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以往“燃烧与灭火”教学中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现状。介绍“燃烧与灭火”一节教学中围绕取火有“术”、驭火有“方”、防火有“法”三大板块展开的五大实验探究活动。阐释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无机元素化合物作为高中化学物质转化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学生形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深受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这部分的内容繁杂且知识点零碎,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在听课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陈述物质特殊性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进行课堂检测的教学模式,忽略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略基于物质类别与价态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3.
4.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要求化学教材编写时要“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前沿,体会化学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应具有真实情境性,体现时代性,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感悟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因此如何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是化学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具有繁杂、抽象等特征,因此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作为铺设。而传统的元素化合物教学常常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教授,往往忽略了真实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5.
6.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渠道。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角度,以鲁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元素化合物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认知模型、实验探究以及化学与生活等视角切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与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化学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所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化学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核心内容。基于此,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为重心,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与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促进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提高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8.
对“氯及其化合物”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依据教材、课标和学情分析,将核心素养的期望具体化为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将目标融入到含氯消毒液一境到底的真实情境中,在真实情境中生成系列探究问题,驱动教学活动实施,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行证据推理,建构“氯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变化、探索化学理论知识的载体,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属于事实性知识或陈述性知识,本身具有庞杂、琐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而且容易混淆,是教和学的难点之一[1],大多数元素化合物教学显得低效甚至无效,这是由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更注重知识本身,忽视核心知识之间联系和转化的价值功能,教学过程缺少对化学思想和方法的整合统筹,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具备迁移价值,没有掌握预测其他陌生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不能形成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众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给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困扰。应用物质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发展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二维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实验探究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全面观察与体验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有助于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科思维品质。对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探究,基本流程大致分为6个部分:提出关键问题→拆分关键问题→挖掘问题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探究→评价与交流。在每次的实验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关注一个具体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探究目的,可以适当地调整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原电池是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2021年版第2章第2节的内容。在课标中对应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本节课为新授课(第1课时)。本节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延伸与应用,是后续有关电化学知识的基础。传统课堂多注重原电池工作原理应用的教学,而忽视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的建构过程及模型的应用。文献中有“概括高一原电池认知模型建立的有效教学策略”[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教材,寻找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关于“模型”的内容,对“模型”进行分类和功能分析,并进行认知模型的功能实效性预测.在此基础上,改进原有认知模型,构建高阶认知模型,制定出教学策略,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铜氨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和CoCl3·5NH3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同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认知模型”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宏微结合中建构配位键模型,在科学探究中巩固配位键模型,在任务情境中应用配位键模型,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15.
以“水的净化”为例,在认真研究分析学生认知起点和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观点,以学定教,通过类比、迁移、拓展,把学生带到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和经验世界。  相似文献   

16.
17.
教学逻辑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依据,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的逻辑由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学生学的逻辑和教师教的逻辑三个维度构成。浓硫酸的教学逻辑就是教师运用知识间的逻辑性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师生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硫酸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运用内化知识的思维方式,建立起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结构化知识、思维方式与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实践”是现行人教版教材中的新栏目,该教学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观念”“问题解决的能力转化为科学探究素养”。以“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为例,阐述了在课堂中如何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实施探究、证据推理、结果评价”等研究与实践活动,呈现了教学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下,线上教学的核心是提质增效。介绍“离子晶体”的学习单元,围绕课标和教材,结合线上学习的特点,对学习内容进行单元重构,重点发展学生对晶体结构的“多角度认知”,落实化学学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线上教学中,“提质”是改变学习方式,从教师教走向学生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真正地发生。“增效”是充分运用线上教学的优势,网络上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有多样的在线学习软件,挖掘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趣味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学生的实验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分析现象,得出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