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素养为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根本依据。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尝试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制定和达成的一种模式,即"目标导向,学会标准,单元过关",形成"教—学—评"有机链接的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阐述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好课应具备的特征:应该能够要做到教学目标定位恰当,既要符合课标要求,又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设计要做到努力做到内容言之有理、结构合情合理、方法有条有理;教学评价应从育人价值是否凸显、学科特色是否鲜明、目标达成度是否高等方面着手。好课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训练流畅的科学思维,开展自主的科学探究,担当理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正>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既是东西方有效教学研究中公认的基石,也引领着讲授、提问、布置作业等教学行为的方向。可见,制定合理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目标是合理的,主要看两个方面:第一,目标是否符合"我"的学生的前期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并预示了学生通过努力后可以达成的目标。第二,目标是否体现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征。据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把握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征下,正积极努力地探求关注学情的方法,试图制定出更为贴近学生,更为有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多少,也不是看信息技术运用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而是看信息技术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恰好是传统教学手段实现不了的,或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相似文献   

5.
<正>反思性教学指的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而反思性教学改进强调的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在于促成教学改进,使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提升教学质量。反思性教学改进的核心是教学目标,教学反思是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并由此思考相应的改进策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目标管理方法产生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采纳和应用,但是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并未广泛的被借鉴和运用.一般地,在每个学习阶段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制定学科目标,但缺少对学科目标的管理.而教师对学科的目标管理就是实现学科目标的有效措施.本文探讨如何通过教师对学科的目标管理,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学科目标,同时完成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目标管理分为四个步骤: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但缺乏历史意识的情境教学会背离历史教育的真谛.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合理的、真实的、科学的材料,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走向历史的深处;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并找到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契合点,让学生在真切感受和体验中涵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活动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性,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起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确定了教学目标后,首先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然后再思考要通过何种途径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即需要为学生安排哪些活动任务,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目标的"伪达成"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临时性达成、被动性达成、错误性达成等。要远离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伪达成",教师就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强调方法的指导,打造生动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最好能导演出师生的"冲突和矛盾"来。  相似文献   

10.
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科德育渗透效果如何,一要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了有机整合与达成;二要看教师顺利完成学科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科显性德育内容的作用;三是看对学科隐性的德育内容是否做到了充分挖掘。但现实课堂中,却存在着学科德育"渗而不透"的现象,影响了学科德育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集中呈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唯物史观是理论保证,也是其他素养达成的前提;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则是学科本质和素养达成途径的体现;历史解释则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提升;家国情怀则是最终的价值导向。历史学科“主题教学”是教师根据预设的“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以“主题”统领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引领作用,教学目标能通过实际的课堂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结构在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内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关键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三个方面,并以遵循核心素养的内在诉求,遵循学科教学的特性,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及回归育人的根本为逻辑依据。在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表述时需要基于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根本指向;关注内容选取,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凸显学生本位,以学生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关注目标评估,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旨。  相似文献   

13.
宋应昌 《甘肃教育》2022,(22):99-102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生成的主阵地,是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史料实证是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的抓手。史料的合理选择决定史料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是对历史核心素养的促进深化。精选史料,溯本求源,是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窍门。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如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仅围绕课堂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是无法满足历史学科的学习特点,也无法达成新课标要求下历史学习目标的达成。而民间乡土文化资源正是历史发展所遗留在民间的宝贵财富,加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民间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依次分为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是教师单方面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的一种期望,只注重自我教学计划的完成,未能体现学生在教学目标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听、机械记,课后不爱学、不会学,对历史学科缺乏好奇心,解决问题思路单一。学生不知道学习历史学科对自身有什么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自己要去哪里,更谈不上自己怎么去。  相似文献   

16.
<正>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1)五大核心素养相互联系交融,构成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能在实现知识教学的前提下,达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为了达成此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明确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做出有效的教学调整。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而物理学科与实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若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实现物理实验的有效开展,就可以达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过程与方法”是达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体验性特征,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要求的,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教学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是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核心素养达成情况,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可以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的内容为例,制订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设定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及时诊断,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要从再认、再现历史史实,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并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论点,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异同,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基本的分析和评价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渐进、持久的过程,能力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学情,历史教师本身应具备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历史教学论素养,应持续关注学术研究动态,才能更好地达成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