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广东等地使用。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采取通史形式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较好地把握重要史实和知识逻辑结构。但《中外历史纲要(上)》跨度大内容多课时少,在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共鸣和共情,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拓宽历史视野,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此,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重构,更新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程结构,成为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已于2019年秋季在部分省市使用,即将在全国推广。因此,如何使用新教科书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统编版教科书在内容与体例上与2016年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一致。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衔接与提升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016年起,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和原有教科书相比,统编版教科书的编写更符合初中学生实际,"相关史事"等辅助栏目的设计也是新教科书"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如何开发运用新教科书资源,使历史教学更有趣味和深度,笔者试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科书的编写承袭统编版教科书的风格,每课依然安排“历史纵横”“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栏目,但在内容编排上突破《中外历史纲要》的通史体例,采用专题的形式对统编教科书进行统整和深化。专题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1],促进历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选择性必修教学中,要想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行,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使用,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围绕统编教科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教学做一反思和总结,供同行参考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新教科书背景下的一轮复习,如何处理五本教科书的内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成为摆在广大高三老师面前的全新课题。众所周知,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整理脉络,在此基础上达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使用统编版教科书教学过程中,师生普遍感到困惑的是,教科书虽然从体系上而言比较清晰——必修课程以通史体例分别呈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选修课程以专题史形式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人类文明成果——制度、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在掌握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学习探讨,但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如知识点重复、分散,学生对通史和专题史两种框架体系不能应用自如而思路混乱等。由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在一轮复习中通过多种途径对教科书进行体系重构、知识整合,以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正>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本质联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其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几个层面。在此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向。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灭亡”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通史、寻史、释史、鉴史达成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2019年秋季多个省市开始使用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体现了国家对历史教育的指导方向。为了一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科书,各层级教育部门组织进行了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版教科书示范培训。通过教科书编写专家的解读及优秀教师的说课示范,一线教师能对新版教科书有较为高效和全面的了解,为一线教学奠定基础。了解和领会教科书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本文尝试结合近期国家教材培训的相关内容,对《中外历史纲要》教学内容进行初步考察,以期为一线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统编版教科书的根本任务。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基于史料的教学体现了历史学科本质特征和思想方法,已成当前课堂教学常态。本文以统编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合理、有效选择与运用史料开展史料实证、涵育实证的精神。本课由成都...  相似文献   

10.
<正>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加科学的课程分布,是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在不断修订和完善过程中的大趋势。如今统编版教科书,每一课中都密布着知识点,呈现着愈加完整的课程结构。这对学生而言,固然意味着更好的历史学科教育,但愈加丰富的课程设置,却对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以“西欧庄园”一课为例,以中世纪时期勃艮第公爵的庄园活动作为课堂主线创设情境,结合具体实例以小见大解读中世纪西欧庄园的运行模式及其在整个中世纪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数量和具体选字进行系统分析,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人教版教科书、北师大版教科书、苏教版教科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统编版教科书的识字量契合该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写比率的年级分布相对合理而平衡;在具体选字方面,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表和“300个基本字”的重合度较高,但和“2500个1级常用字”的对应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不断发展,历史教科书也做出了相应改变。其中,200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和2016年统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统编版和人教社2006年版教科书的对比,学界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如朱迪、万庆东的《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以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为例》一文,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插图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图在带给师生更多趣味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运用教材插图,让学生学会识图、用图,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本文试图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插图运用问题。一、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标、实物、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14.
情境探究发现反思式教学法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初中历史教学倡导使用的教学法之一,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实施。这一教学法在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统编版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一课为例,浅谈这一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可知,历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历史教科书为根本,加强对历史教科书的探究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多角度”谈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一方面为学生输送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统编版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将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融合,知识覆盖面扩大了,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阐释,内容繁多但课时少。面对上述新问题与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背记为主,练题为辅”的教与学的模式。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为例,探析如何借助历史阅读构建高效课堂,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为指导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已经在全国多数地区启用。统编新教科书必修内容与旧教科书专题史不同,后者有利于教学主题的提炼,但不利于初高中衔接,且忽视了历史的时空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历史时空混乱,不利于时空观念的培养。前者有利于初高中更好地衔接,也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但难以像专题史一样呈现主题。因此,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是历史思维的细胞,是组成历史学科体系的基本单元,是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的基础。实施历史概念教学是湛江市体校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是《中外历史纲要》课程特点和体育生学情使然。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结构和正文辅助栏目的方式呈现,引入大量史学前沿研究新成果,总体容量偏大、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密度大、叙述过于浓缩。针对此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建议:在分析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有效的整合……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以通史体例编写,以历史发生的时间为序记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貌,相比专题史体例教科书而言,更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全面整体认识。不过,对于宋明理学部分而言,通史的编写体例使相关内容散见于不同的章节,无疑为教师教学的连贯性与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课程标准单元知识整合的要求出发,立足教科书通史编写体例,以时间与空间维度对宋明理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宽地域两个视角展开学习,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包含学习聚焦、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地图等学习板块,既契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此,如何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史料资源,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历史解释能力,最终指向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学思之窗”板块为切入点,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探究如何善用追问,开启学思之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