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了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把看图说话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精选图片,激发兴趣善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低年级的教科书里每一课都配有漂亮直观的插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学生看着图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更为鲜明、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乐  相似文献   

2.
目前,义务教育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都图文并茂。以北师大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七年级上册一本书有156幅图片,八年级上册有128幅图片,九年级上册有140幅图片。涉及图片种类多,诸如人物图、实物图、疆域图、形势图、进军图、经济分布图等。所选的图片具有实证性、典型性、代表性、选择性、可读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历史是根据史料来说话的,详尽地占有资料是历史教学的前提。每一个历史教师在编制历史教案与课堂教具时,总要根据课题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寻找重点、难点、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尽量选择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料和素材。在传统的教学中,呈现给教师的历史资料除了历史教学参考书、教具与教科书外,只能上图书馆、新华书店寻觅课堂教学的史料、归类编辑图片展示、图示说明、要点归类、练习巩固等教学资料和素材,而后根据有限的资料与素材确定教学方法,编撰教案、学习提示、板书提纲等,最后呈现给学生的历史资料也仅仅是凤毛麟角,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庞莉莉 《广西教育》2008,(20):86-87
历史教科书里配有丰富的图片,图片亦是历史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搞好图片教学呢?笔者在此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片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科书里配有丰富的图片,图片亦是历史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搞好图片教学呢?笔者在此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片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插图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图在带给师生更多趣味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运用教材插图,让学生学会识图、用图,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本文试图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插图运用问题。一、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标、实物、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7.
欧阳柱 《中学文科》2006,(12):72-7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中,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粗略统计一下:必修(一)有219幅、必修(二)有253幅、必修(三)有245幅,三本必修共计717幅。此外,我区所选的兰门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现代社会的思想与实践》中,共计有493幅图,这些历史图片大致可分为情景图、人物图、示意图、实物图、历史地图及历史漫画。大量历史图片的应用,使历史教材呈现图文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亲和力。但是,过多的图片,如果应用不当,往往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容易喧宾夺主,冲淡教材主题。因此,应如何正确选择使用这些历史图片,是历史教师在教学和备课中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与插图相辅相成,所以,针对相关内容(文字叙述)所选用的图片应简明直观、形象生动,具有体现历史时空发展变化的功能。就选用标准而言,教科书所选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所说的“代表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当多幅图片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历史内容时,应选用最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9.
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提供了大量史料,这些史料主要以文字史料、表格史料、图片史料等形式呈现.因此,笔者在实践中的教学思路是: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将其恰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其次要适时精选教材之外的史料以服务于教学,以实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具有典型性、关键性、基础性的特征,是初中教科书的压缩与升华,尤其是其中的“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与拓展”以及地图、图片等资源,问题聚焦、重点突出,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资源并提炼其价值立意,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既有知识与经验,避免教学的简单重复,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言都是一个较大挑战。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角度对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教科书中,为了调节整篇文字内容的枯燥或者为了更好地理解记忆文字内容,加入了图例、图片等元素。同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是最常用的、可以直接参与教学的一项辅助性工具。那么,如何让这些图片的应用价值发挥到最大,成为历史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历史图片的应用内容、方式、应用现状和应用原则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进行归纳,以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教学图片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反映和细节性的描述,历史图片能捕捉某一历史事件的典型细节,展现生动而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初中历史教材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历史教科书中具有大量内容和形式丰富、颜色鲜艳的彩色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现能实现准确而生动地反映历史教学的内容.初中历史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由文字型为主、图片型为辅的教材模式向文字图片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向转变.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历史图片的教学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建立合理的历史图片的使用和发展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主要有人物画像、照片,历史遗迹、建筑、文物、地图、书影、艺术作品、影视剧照、漫画、图表等几种类型,因其能直观形象地记录历史事件中的真实片段,且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收到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图片的教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板书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板书应当是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本文从思维导图的角度,畅谈了在板书设计上需精心设计形式、锤炼简化文字、运用丰富色彩,从而让每一幅板书成为学生独特的"记忆参照物"。  相似文献   

15.
38《白杨》点析片断实录片断实录点析文科教学片断评析(38—39)素质教育课例一、看图说话教师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戈壁图,一幅是白杨图。“怎样描绘戈壁景象和白杨树的形象?”教师让学生以画面为题材练习说话。说完之后,教师布置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16.
杨波 《教学考试》2024,(8):54-5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既要注意所选知识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精选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典型性的史事,使教科书呈现的历史知识既有认识价值,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理解、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拓展学习。”结合新课标要求,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认为,历史主观题变式训练的理解是借鉴理科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思路,以最新高考历史主观题真题为母题,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这是每一个中学生获取各门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阅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目前,中学生学习历史有两种缺陷:一是舍本逐末,丢掉了课本,只顾读提纲、背资料、抄答案、钻题解;二是不懂方法,一本书上划满了杠杠,好像处处都是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准备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时,发现课本中的翠鸟插图只有一幅,而且是美术作品插图,其色彩和逼真感较差,学生难以从直观上感受文中对翠鸟外形与色彩的逼真描述,因此在备课时就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翠鸟的摄影图片,准备结合教学让学生欣赏。在教学中欣赏翠鸟一课的课本插图时,我对学生提到了找时间让他们欣赏摄影图片的事,学生们听了都非常兴奋。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高中历史图片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实施历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图片将历史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画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图文并茂,使得教科书更具直观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想,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就历史图片的内涵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历史教科书相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教科书结构的编排和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具有许多新特点。如何围绕这些新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 ,既是每一个实验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和挑战 ,也关系到这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成败得失。现结合《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课的教与学 ,谈谈我们在实验新编教科书过程中的些许体会 :一、师生共同准确把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是实验新编教科书的基本前提自周平王东迁洛邑至秦朝建立 (公元前 770年———公元前 2 2 1年 )约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