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兼职"教师占多数的现状,建设专业发展共同体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设计鼓励性制度规则,为热爱德育的教师搭建展示与发展平台;从区域、学片、学校三个层面,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教科研、人际学科交流和校本教研等务实的研训活动,促进教师共研共思,逐渐建立起"专职、专任"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三治融合”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三治融合”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三方面内涵:自治、法治、德治的目标融合推动人人有责的价值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过程融合推动人人尽责的行动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主体融合推动人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三治融合”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促进任务分解与绩效评价,建设责任明确的价值共同体;推动流程再造与场景转换,建设协同有序的行为共同体;深化权力让渡与权利维护,建设向往美好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是终生教育、自身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更需要一批理念新、底蕴厚、教学强、科研深的优秀教师。建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区域共同体,对提升区域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德育在中小学教育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举止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能够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且要融入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文章将从家校合作与家校共同体建设的角度,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5.
加强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与研究工作,需要强化以思想观念和道德法治品质形成与发展为导向的理论思考,确保教育与研究的方向性,不断丰富完善道德法治教育与研究体系;加强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板思考,找准教育与研究的着力点;加强以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贡献思考,推动教育与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刘薇 《知识文库》2023,(5):79-81
<正>引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够正确处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可见,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既要判断,又要选择,而这离不开思辨能力的支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指引学生正确的社会实践方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学习共同体理念,介绍了思辨能力的内涵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提出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实践中,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显著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时会出现分离的情况,而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应该是统一的,所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独立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教学实效。基于此,分析讨论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共同体构建,并对教学策略的具体运行进行强调。  相似文献   

8.
程伟 《中国德育》2024,(6):19-25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依托。通过构建5个主类目和15个次类目的分析框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了落实新课标,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价值,应当在教材低年级和中年级整体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高年级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适度减少栏目设置,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学生中心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整合增强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稳定和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对铸牢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象征符号、集体记忆和价值观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部编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门教科书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词频和分布,进而探究中小学一体化教育下,教科书对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型塑。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教育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课程指导中融合法治教育目标符合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的要求。本文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策略,旨在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且颇多理论建树。但从法哲学层面探讨法治与道德建设关系的文章或著作尚不多见。文章主要是从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共通关系、互补关系与互动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实际上是关于法治与道德建设在规范内容、功能、作用方式等方面的自洽、互足或耦合关系的分析。这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胜全 《学周刊C版》2022,(32):160-162
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的关键素质品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贯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学好和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和相关策略,分别从挖掘教材的法治资源、开发新媒体法治素材、分析法治案例及模拟法庭四个方面详细论述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以期为教师建设完善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共享资源库的科学路径。通过本文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应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寻找一体化切入点,丰富相关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打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基础,实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道德文化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当前校园建设中,德育价值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德育价值建设要求把校园建设成为道德事实、道德关怀、道德情感、道德价值、道德自觉为一体的共同体,这也是学校道德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的缺失,即要平衡德与法的关系。仅依靠国家立法主导建设法治社会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亟须我们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发现适合当代法治建设的德治理念。因此,从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儒家文化中"德治"治理结构、法治的道德维度、儒家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儒家"德"观念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而探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平衡点,从儒学思想中"德治"出发,发现适合当今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期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冯专 《西藏教育》2022,(11):20-22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育青少年道德情操、法治意识和家国情怀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增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的发布,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明确了本学科必须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 ,如何使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标本兼治 ,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高善文 《天津教育》2022,(22):107-109
<正>目前,在小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虽然是一门独立且单一的学科,但是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依然可以学到非常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如果教师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仅限于对道德与法治的课本理论知识的梳理,无法彻底满足现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求,那么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将无法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进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要积极融合各项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法治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法治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形式之一,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题中之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基因、政治与法理的理论依循、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考量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法治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一般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法治教育可以发挥稳定功能、调适功能和认知功能。管理机制功能偏差、课程建设供需失衡、实践活动协同乏力、网络环境创设不足构成不同程度的融入困境。由此,通过制度规范与法治理念协调统一、课程思政与法治教育协同并行、教育场域与法治实践有机联动、网络媒介与法治话语融通共建,积极推动管理机制汇合、教学体系融合、实践活动聚合、网络空间嵌合,最终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法治教育这一进程的实效性、全面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一些人轻视道德而看重法律,然而历史照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是法治的价值支点。立法、执法、守法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同样,道德建设也离不开法治的建设与支持,法律既以目的性的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还以工具性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