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文化传播形式乃至人类文明的演变进程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作为人类文化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在融媒体时代,教育内容体系和形式载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内容体系和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影视教育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审美建构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维度,思政教育与影视教育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但正如前述,影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内容版图,其课程体系及理论内涵都亟需建构和提升;而思政教育在信息媒体时代,其形式载体也面临着创新变革的现实需求.基于此,影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和碰撞便有了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的支撑.由张丽伟编撰的《融媒体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与思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便从新时代融媒体的视角,基于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验证,创新性地对思政和影视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在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人们的生活行为和娱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视传媒传播的优秀影视作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思政课”理念下,深入挖掘并有效发挥影视传媒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影视传媒推动思政文化广泛传播,是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推动影视传媒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公共艺术教育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其中包含的音乐、美术、文学、影视等艺术教育既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也具有显著的德育价值。以彰显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价值为核心,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相融合,实现二者协同育人,是德育与美育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场域广泛延展、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于思政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二者协同,需要学校通过理论研究理清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新时代高校“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文化价值认知、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意义与育人功能。以《艺术的力量》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课程设计、教学团队打造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探索如何以艺术为载体,实现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文艺学校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的专业培养艺术人才的公立学校,设有声乐、器乐、舞蹈、影视表演、戏曲、广播影视策划与编导、艺术幼师等专业.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开展了以专业艺术团队为载体、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内容、以表演为形式的舞台艺术实践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理念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思政课”理念的实质,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影视教育是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具有感性价值、参与价值和导向价值,能够充分体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理念,具有特殊的教育优势。当前,中小学影视教育因其特殊形式较难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加之缺乏影视教育师资力量及影视教育模式单一,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总结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影视教育实践,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开设微电影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并积极借助专业影视团队力量、举办微电影节且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方式,充分发挥影视艺术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石伊琳  周阳 《高教论坛》2022,(12):35-38
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日益增多,教学模式优势明显。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通过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互促、课堂形式与课程内容出新、教师实践与红色文化互融,进一步完善了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思路与体系。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传媒类专业“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实践案例探讨了红色影视作品贯穿到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路径以及其对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堂氛围等方面的影响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华 《湖北教育》2024,(3):36-37
<正>艺术课程思政教学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融入时代特质,践行以美育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艺术学科教学中根据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学科中有利于培育政治认同感、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课程与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实际,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出在美术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影视艺术作为承载在科学技术上的艺术门类,不同于其他传统的艺术学科。它以现代科学为平台,以电子、器械、信息技术、物理等理工学科为构成要素,运用镜头语言和视听语境作为外化表达的现代综合性艺术。影视艺术作为与社会实践接触紧密的应用类学科,其教育教学模式需与时俱进引领媒体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传媒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依据当前我国影视传媒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和人才教育现状,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实验教学转变教育理念,培养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认知"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以期为我国影视传媒行业数字化影视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要求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效。高校艺术教育应顺应课程思政发展新趋势,结合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特点,确定艺术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定位,从教师队伍改革、实践平台搭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等角度探索艺术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影视艺术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挖掘影视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审美取向、审美风格等内容,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甚至评价影视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因子,使学生建构起影视艺术审美心理机制并逐步培养起完善的人格.但根据现有情况,不难发现走向融媒体时代现实社会存在系列审美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影视艺术美学追求,这就对影视艺术审美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由刘迅、李城著写,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3月出版的《走向融媒体时代的影视教育》一书,以融媒体为背景,以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影视教育整合为研究案例,探索了"影视艺术教育"或"影视技术教育"的局限,提出了引领创新的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教学理念,审视现状、看清局限、改变观念、设计模式、融合背景,对推动当前影视艺术审美教育与教学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拟探索以行政法学专业课程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具体研究思路为:重构德法兼修的行政法学课程体系;以生为本、把脉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打造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4.
辽宁良好的文化形象不但能够提高辽宁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而且能够增强本省大众的荣誉感和凝聚力.随着计算机和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融合媒体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官方的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开展民间公民文明上网的教育活动;重视影视等艺术形式在文化塑造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讲好辽宁故事,利用影视传媒提高辽宁形象,以实现辽宁良好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开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顶层方案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思政元素融入方法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实践,以案例式教学为载体、以唯物辩证法塑思维、以职业工匠精神强内涵,把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的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影视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传媒事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调整。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上还存有很大的差距,尚不适应迅猛发展的传媒事业发展的需求。作为高等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长远,把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通盘考虑,切忌盲目扩张。只有这样,高等影视艺术教育才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9,(2):146-148
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借鉴艺术的思路和形式,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融合艺术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以美移情"的功能,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艺术是一种将抽象意识形态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戏曲、舞蹈、美术等。从艺术作品的性质和内容来看,其取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体现出的核心价值和艺术品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类课程,以独特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吸引着学生的关注。为进一步满足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应尝试将公共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将艺术中的育人哲理与思政教育思路相衔接,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以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推进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有助于高校以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式凝聚教学吸引力,实现思政教育在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的深化,增强教育实效;有助于社会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渗透功能,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由吴长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的是用于传递与承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工作的物化形式。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形态为依据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宣传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以现代形态为依据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网络载体与传媒载体。随着现代科技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因此,要对各种载体形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使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以有效性、整体性、层次性、主导性等原则为依据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