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是1954—1957年根据党中央指示,由教育部组织编审、人教社编辑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教材,也是抽调全国力量、组成“三结合”队伍集中会战而新编的一套全学科教材。这套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多的创新和发展,如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参配套,涵盖师范、工农部分学科,中学文学汉语分编,编写审查大致合一,小语课文采用手书体,讲求装帧设计和插图,署名全面翔实等。这套教材意义非凡,不但开启了我国教材建设“一纲一本、统编通用”的新时代,使以往各书坊和私人参与中小学教科书编写、出版和发行成为历史,而且积累了首次集全国之力编教材的经验,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为后来多套统编教材的编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义教几何第二册教学一得怀宁县五横初中余荣武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几何》第二册在统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补充.变统编教材在概念、定理引人的单一化为多样化;变统编教材上的繁杂化为正式讲述的内容和阅读内容的系统化;变统编教材习题配备的混、杂...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一方面为学生输送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统编版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将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融合,知识覆盖面扩大了,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阐释,内容繁多但课时少。面对上述新问题与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背记为主,练题为辅”的教与学的模式。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为例,探析如何借助历史阅读构建高效课堂,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文本解读”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历史学科在推行统编教材过程中探索的重要经验之一。文本解读的对象,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练习册、地图册等配套教材。文本解读的意图,在于破解文本中隐含的历史认识和历史逻辑,揭示文本内涵和编写意图,从而提炼、把握教学立意。本文聚焦统编初中教材文本,结合相关案例,对文本解读的策略提炼如下:一、破解单元、课标题中核心词的内涵单元、课的标题是对教科书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提炼。标题中的“核心词”,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传记文一直都是初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人物传记类文章数量总计多达16篇,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板块”中另设了“学写传记”。从教材的篇目选择和编排综合来看,教材对人物传记文的教学包括回忆性自传及他传文两大部分内容。从“写作实践”的内容来看,也将学写传记的训练分为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介绍、对家人的描写和对同学闪光点的描写三部分内容。因此,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笔者也采用了二分法将初中生写小传的写作方法分为回忆性自传及他传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剑梅 《天津教育》2022,(22):146-149
<正>2019年秋季,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二年级统编教材的使用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绿翠小学围绕新课标的内容也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之一是围绕解决小学语文的“读”与“写”的关系,帮助学生与家庭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读写融合”的训练。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学科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笔者以二年级统编教材教学为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7.
陈巧燕 《学苑教育》2023,(19):72-73+76
习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统编教材也特别重视习作内容的编排。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从“解析内容,渗透写作方法;筛选素材,确定写作材料;厘清思路,列出写作提纲;多元评价,提升修改能力”入手,认真研读统编教材各部分内容,厘清其内在关联,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民族地区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分别呈现高、中、低水平的适切性;教科书内容与教师适切性处于中等水平,教科书编排与教师适切性较高。为坚定不移推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民族地区的使用,应适当修订教科书、沿用原有听说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只有教师用好统编教科书,少数民族年轻一代才能真正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9.
怕教怕写、成效不彰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着力于习作内容的三个创新点。价值取向方面,强化交际功能;文章体式上,强化真实写作;知识呈现上,强化导学功能,力求从教材源头上破解习作教学少、慢、差、费的顽疾。  相似文献   

10.
啤酒瓶等物品被回收重新使用,这在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其减少开支、避免浪费的目的也不言而喻。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是否也可以来个“重复使用”呢? 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无论是过去的统编教材,还是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除少数学科的内容时有变化外,多数学科的内容都较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重构,更新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程结构,成为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已于2019年秋季在部分省市使用,即将在全国推广。因此,如何使用新教科书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统编版教科书在内容与体例上与2016年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一致。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衔接与提升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科书的编写承袭统编版教科书的风格,每课依然安排“历史纵横”“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栏目,但在内容编排上突破《中外历史纲要》的通史体例,采用专题的形式对统编教科书进行统整和深化。专题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1],促进历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选择性必修教学中,要想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占比大(约300篇课文),教学时间长(十二学期),几乎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部分教师因解读教材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不能较好地把握阅读教学体系,导致教学随性、随意,人为地破坏了它的序列性和完整性,致使导学功能紊乱,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鉴于此,面对12册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崔净净 《天津教育》2024,(6):113-1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为了帮助学生多读好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统编教材采取“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温儒敏教授在对统编教科书的解释中多次提及“群文阅读”,并指出它符合统编教科书的特性,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语文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法宝”。群文阅读,  相似文献   

15.
陈枫 《小学语文》2021,(4):35-38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三年级专门编排了学习“观察”要素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教师要立足“教材”、链接“学材”、聚焦“习材”,帮助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具备观察能力,习得表达技巧,提升习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17.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多课时少”这一矛盾已然存在,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的取舍与整合势在必行。受笔者所在的名师工作室两名教师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同课异构观摩和研讨启发,笔者认为,针对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下)》文化史部分的教学,我们应瞄准“课程结构”靶心,紧扣“纲要”二字,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充分凸显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历史教与学涵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学材。“相关史事”栏目作为教科书辅助栏目,具备阐释相关概念,补充历史细节,延伸正文内容等方面的功用。其中,统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秋季)历史教科书共设置了41则“相关史事”,平均每课设置了1—2则,覆盖面广,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且富有趣味,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活用“相关史事”,实现教材向学材的逐步转变,涵养历史核心素养。以下为笔者的尝试与探索,不当指出,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谢攀 《文教资料》2021,(3):217-219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组织单元编排。在编写上存在以下特点:强调读写一体化、紧扣学生习作的关键能力、习作内容存在要求和能力的螺旋上升、文体全面且突出记叙类教学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紧扣习作系统的编写特点进行教学。作前应当依据具体学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作中针对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难点搭建学习支架;作后评改注重实效,通过以评促改让学生知道不足之处的同时明确修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背景“识字是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基础。”小学阶段是提升小学生母语认知的关键时期,关系着儿童读写能力的提高,关系着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认识水平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儿童学习生活的起点。统编版教材在识字教学的结构体系、内容编排等方面有很大调整,教科书编写思路中明确提出“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生活化语文活动”就是落实这一思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