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舆情是反映群众态度的"晴雨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狭义上来说,舆情指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持有的普遍一致的态度和看法,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引发全民关注的社会性事件才会引发舆情,人们身边的任何场所都会出现舆情。例如,网络虚拟空间突破了传统空间在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形成舆情。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这就意味着人们在网络中发表言论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抹黑、侮辱他人。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增多、传播速度变快,信息更加透明化。在网络舆情大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思政教育受到一定影响和冲击。如何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促进思政教育有效开展是当前思政教育的关键问题。高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舆情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重构话语体系,为学生打造健康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政治、教育、经济、科技及文化等诸多领域,对大众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工作和学习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其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及个体发展均受到网络的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网络舆情既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契机,亦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近些年,由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更加广泛。青年学生思维活跃且自主性强,但是非判断能力不高,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误导。这就对学校处理网络舆情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面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根据对大学生自修时间的影响,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的思想。只有明确了哪些网络舆情需要抵制,哪些网络舆情需要宣传,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定向"免疫"辅导,从而扩展网络舆情的外延,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舆情监控进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和掌握新媒体下各种舆情事件的监控机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思想,文章使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以及舆情监控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究。该舆情监控机制,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支持,及时理清了学生思想变化脉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了应对措施,有效化解了学生的思想危机,使得学生工作得以高效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应以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为核心,完善面向学生群体的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明确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目标,结合当前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形式,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培育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有助于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在交流融合、团结一心中,凝聚命运共同体,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任务,思政教育工作要以此为依托,科学分析教育实践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创新理论探索、创新课程载体、创新认知路径等有效形式,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对军校学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也是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环节。详细分析了军校学员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关注内容和传播特点,针对这个特殊网络群体提出有效的网络监控手段,最后提出管理和引导军校学员网络舆情的策略,以有效维护军校网络舆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高校中的影响越来越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转变,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本文就网络舆情以及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展开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就如何使教育工作正确影响网络舆情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教育效率,端正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渠道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尚未成熟,极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推动思政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督.由田俊杰、刘涛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基于网络身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高校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也日益凸显.但是,与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思政建设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制度体系不成熟、管理考核不完善、效果发挥不充分、指导和约束不全面等诸多问题.本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特征及面临的困境展开分...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由于网络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亦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一方面,网络拓宽了学生知识获取途径,扩大了思政教育辐射范围,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远程获取思政学习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中有海量优质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师可广泛采集,并利用网络共享功能,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是当今信息社会下的一种重要产物。其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舆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本身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只有正确发挥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促进作用,才能够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促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得以不断完善,使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冲击,因此,对高效网络舆情展开严格监督和正确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当下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自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网络舆情的形成速度大大加快,网络舆情风险爆发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面对新时代网络舆情格局扁平化、成因复杂化、群体共鸣性强等特点,我国政府在网络舆情风险防控的实际工作中呈现出了思维创新的发展取向,具体表现为变被动迟缓为有效监测、变消极避责为积极面对、变一元主导为多元参与、变只求稳定为更重民心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网络舆情风险浪潮下,思政课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网络舆情风险的冲击和挑战,极大地降低了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和思政课教学均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我国政府在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实际工作中呈现出的思维创新发展取向及其措施,给当前饱受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的思政课教学以启示,有助于解决其针对性和回应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有效性,使思政课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具有自由发布、传播和隐蔽等特点,这使得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很难直接应用到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中。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相关技术,提出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框架。围绕着论坛爬虫这一核心技术,分析了论坛网站的结构特点,并构建了论坛网站的层次模型,实现了对不同论坛网站的抓取。这种基于层次模型的爬虫技术兼顾了舆情信息采集的广泛性与特殊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论坛爬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自身工作模式,探索行业领域创新发展途径。强大的信息技术赋予传统领域新生态,是对传统生产生活的有效换代升级。大学生正处于信息传播速度快、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网络时代,其生活与学习密切联系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媒体,自身学习方式与社会生活模式发生改变,影响大学生道德行为素养、理想信念与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加强学生道德行为素养等重任,因而应积极发展网络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结合学生特点  相似文献   

20.
网络冲击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影响至深,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可能为之改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为此,我们应该着重在观念、截体、手段、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