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政课堂优化的路径所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依据每门思政课的特性挖掘融合路径,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高校学生内心并付诸实践,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石静 《天津教育》2020,(4):13-14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河中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初步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核心、中学与高校实现五方面融通的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改革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途径。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思政课程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应坚持讲深道理与讲透学理相结合,讲活哲理与讲清事理相结合,讲准政理与讲真情理相结合。应采取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整体融入;创新教学设计,实现生动融入;丰富教学类型,实现多样化融入;找准融料融点融机,实现有效融入等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彰显课程本质属性功能、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契合课程政治育人价值目标。在思政课教学中,要重点把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规划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意义等内容,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民族复兴,高校思政课是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培养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代同频共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高校思政教师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构建课堂、校园、社会、网络“一体化”的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断拓宽思政育人载体,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推进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尝试从以课堂为核心、更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传播载体、加强考核检验等方面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一脉相承,同向同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传承好、发展好、运用好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可以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育时代新人。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结合,充分发挥兴文化、育新人的价值。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发挥好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相关部门和高校应开发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及平台,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强大支持,同时,高校也应创新考评机制,以激发教师利用红色文化建设优质思政课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投身伟大事业,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指引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以理想信念、伟大复兴、伟大斗争、人民至上为切入点,将知识性、价值性、情感性的因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做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高校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尤其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以“六个必须坚持”融入思政课教学,助推学生成长,不断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百年变局的必然要求、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思政工作创新的实然要求,要解决好“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把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主题、历史成就、理论创新、使命任务、战略安排等内容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找准融入点、贯穿融入线、覆盖融入面,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校培育时代新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融入前提上,要紧紧围绕“一个旗帜、三个全面”的鲜明主题;在融入关键上,要从理论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融入核心上,要从实践层面阐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融入原则上,要坚持结合百年党史、理论创新史、学生实际三个理路;在融入方略上,要畅通课堂讲授、课上互动研讨、课下谈心谈话三个渠道。据此思路,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以显著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由福州大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主办,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团校、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承办,《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等协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论坛”于2023年5月20日在福州召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融入主体“失声”、融入内容“失准”、融入方式“失衡”等多重困境。要通过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力量,规范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构造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科学范式,促进中华体育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战略、新思想,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要求,也是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使命要求,还是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提升教学的价值性、课程的时代性和实践的有效性,进而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其中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是教育和形塑当代大学生身心的重要思想武器。从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政治要求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情感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可从四重维度展开:新道路融入,突出融入的导向性;新思想融入,提升融入的学理性;新方法融入,强化融入的指导性;新成就融入,展示融入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6.
建设“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聚焦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任务要求,要通过改革思政课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大工作格局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和教学要求,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四个维度:紧扣于深,理论融会贯通;聚焦于全,模块融为一体;立足于行,研学水乳交融;着眼于评,师生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主题,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回应大学生关切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讲清讲深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切实做到既各有侧重又形成合力,提升融入的学理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而言,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的转换既是顺应新时代的时代要求,也是克服传统高校思政话语病症的现实要求。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历史判断,高校思政理论课必须立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自我反思与革新转换,实现教学话语方式、教学话语模式、教学话语形式的转换,凸显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高职思政课教师培育时代新人既面临难得机遇,更面临诸多挑战,如复杂多变的育人环境、尚需深化的学生认知、亟待发展的教师素养。高职思政课教师唯有提升自身素养、用好思政课教材、优化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才能有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