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行,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使用,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围绕统编教科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教学做一反思和总结,供同行参考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一、关键词之“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纲要所在。课程标准不仅仅是教科书编写的理论指导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更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界定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对此,教师据此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朱煜 《历史教学问题》2006,(3):95-99,45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推行,目前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正在试用的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四个版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的“人教版;”朱汉国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版;”曹大为、赵世瑜总主编,岳麓书社出版的“岳麓版;”王亚民主编,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大象版”。面对这些选材有别、装帧各异的教科书,如何选择最符合学生需要的理想教科书,就成为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一部理想的高中教科书,除了要接受“课程标准”的规范之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还必须“在学生…  相似文献   

4.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2007&#183;第3版)在每节课文中设“学习思考”栏目,针对学习内容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激发历史思维、深化历史认识有很好的作用,不少问题在相应内容的学习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习思考”设计不尽合理,特分类例析,为历史教材的修订完善献芹。  相似文献   

5.
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我国四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借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美国ML版历史教科书为参照系,利用教科书设计相关理论对这些教科书中重要历史知识主题——“启蒙运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反思历史教科书设计变革范式和今后进一步修订与使用新历史教科书提出建议性注意路向。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影响人类20世纪初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学生学习世界历史应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基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关“一战史”内容分布在选修和选择性必修教科书中,本文尝试从专题史教学的视角,梳理高中历史教科书,探索高中历史课堂“一战史”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希望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推动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和新教科书的内容特点,笔者为解决课时安排有限与课程内容无限的矛盾,以教学主题为线索整合教学内容。现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为例,阐述高中历史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着初高中历史统编教科书的使用,“初高中历史的内容重叠部分增加,尤其是高一《中外历史纲要》部分,大多数内容在初中都已经涉及;另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多,课时任务重,如果不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教学,是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1]。对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二者在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数量和具体选字进行系统分析,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人教版教科书、北师大版教科书、苏教版教科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统编版教科书的识字量契合该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写比率的年级分布相对合理而平衡;在具体选字方面,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表和“300个基本字”的重合度较高,但和“2500个1级常用字”的对应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多纲多本”的特点,各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内容体系的建构方面都有自己的构思与意图,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体系出现了多样化的状态。有所比较,才会在教学中有所针对,本文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撰的人教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必修(1)为例,作具体的说明与阐释,以便大家对历史教材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方便进一步的教学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所成熟的中学,尤其是同时兼有初中部与高中部的中学,都应当考虑初高中的教学衔接。2019年高中统编版教科书在全国推广,初高中教科书之间已经实现了体例上的同步。而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出,作为“针对学生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1],核心素养已经同时存在于初高中的课程标准中。这些都为初高中衔接创造了可能。而初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大单元、大概念教学,亦是高中教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在浙江省正式启用之后,“内容多课时少”成为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尝试在新形势下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一、问题缘起其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初高中衔接有了更为直接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  相似文献   

13.
朱瑛 《小学语文》2012,(6):17-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涉及“教学对话”。实验版课标阐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版新课标表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两个版本的课标,2011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词。对教材而言,“教科书编者”直接关联着教材的编写意图,这个变动可以理解为课程设计者对教材教学价值的重视,认为在文本解读中,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也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道静 《青海教育》2007,(11):33-34
教科书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的纽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以新课程精神为纲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其出发点是以人为本,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2003年4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审查通过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种历史教材,四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内容的范围均有所不同。其中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插图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图在带给师生更多趣味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运用教材插图,让学生学会识图、用图,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本文试图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插图运用问题。一、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标、实物、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基本初等函数之一的幂函数,在高中数学教育史的“游历”是非同寻常的.在大纲版课本中,其地位耀眼醒目;在大纲版教科书中,却一度消失;在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它又“死灰复燃”.“幂函数”毕竟是一种最常用的初等函数,我们教学中根本无法回避,即使在当年的大纲版教科书里它也还是若隐若现.由此可见,“幂函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作为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落实家国情怀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结合统编版教科书“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的教学实践,从“凝练教学立意”“凸显情境教学”和“关注现实问题”三个方面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充分凸显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历史教与学涵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学材。“相关史事”栏目作为教科书辅助栏目,具备阐释相关概念,补充历史细节,延伸正文内容等方面的功用。其中,统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秋季)历史教科书共设置了41则“相关史事”,平均每课设置了1—2则,覆盖面广,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且富有趣味,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活用“相关史事”,实现教材向学材的逐步转变,涵养历史核心素养。以下为笔者的尝试与探索,不当指出,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包含学习聚焦、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地图等学习板块,既契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此,如何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史料资源,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历史解释能力,最终指向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学思之窗”板块为切入点,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探究如何善用追问,开启学思之窗。  相似文献   

20.
谢鹏作 《时代教育》2010,(5):145-145
本文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大纲>版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版教科书中微积分的比较,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科书的理解,改变了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