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今天,人类不断向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网络信息化、人性化时代迈进,持续不断的学习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地域为依托的社区凝聚着时代的文化、科技、环境等多种元素,可以让社区成员更便捷地获得知识,显示出社区教育的强大生命力。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持续发展、和谐、文明、健康、开放思想的注入,人们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为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历史,因而也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在不同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一方面反映和集中了各自国家和民族发展之精神生活的特点和精华,另一方面又蕴含着对人类共同发展之历史命运的思考和智慧。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过程中的展开和延伸,突显了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使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显得更为重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而不是僵化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继承创新而不是复制粘贴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借鉴参考而不是套用移植西方的理性精神,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综合创新哲学思想,在哲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中开展文明的对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要求,也是中国当代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丧葬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表现之一,并随之发展不断变迁。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族群或民族的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的西藏错那县门巴族的丧葬文化,就非常有其地方与文化特色。基于当地社会历史调查,认为高原山地环境、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复合社会形态和佛本并举的宗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喜马拉雅山地特色的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丧葬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表现之一,并随之发展不断变迁。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族群或民族的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的西藏错那县门巴族的丧葬文化,就非常有其地方与文化特色。基于当地社会历史调查,认为高原山地环境、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复合社会形态和佛本并举的宗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喜马拉雅山地特色的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全的文化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历史证明,在那些变革人类生存方式、改革世界面貌的种种神奇的力量中,文化自觉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是人类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显。在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全球化过程中,文明的交汇和冲突,世界意义的文化事件的发生,已经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唤起了人类对文化价值的关注。必须看到,文化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和否定性价值的两重性,在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高扬文化的肯定性价值,克服文化的否定性价值,有赖于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类的理性自觉、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正> 历史是人的社会生活过程。与无机自然和有机界的其它生物不同,作为一个整体和类,人的本质在于人类精神,在于人的全部现实。所以,历史,在其本质意义上说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历史发展则是人类精神本质的辩证进展,这种进展,往往表现为一系列的辩证否定,表现为标志着和体现着人类精神本质的文化对人类自身的肯定和与这种肯定相伴而行的文化对人类自身的否定这样一种二律背反。然而,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包括人类自身价值的不断被肯定)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那么,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是什么呢?如何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日和申遗热印证着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热情,然而,仅有热情远远不够,在文化遗产日这种形式和申遗这股热潮背后,真正需要的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常态行为和理性精神,更需要珍爱文化遗产的历史情怀。保护文化遗产,要拥有超越于地域和民族的胸怀。任何一处文化或自然遗产,它都不孤立地属于某一个地域,甚至不属于某一个时代。某一个地域、某一个时代的人,无权占有和随意处置人类遗产。在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申遗正成为许多拥有古老遗迹、良好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态文明与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工业文明的局限与教育的反思18世纪末 ,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 ,工业化浪潮便不可阻挡地向世界各地推进 ,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近一百年间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工业文明蓬勃发展 :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物质财富不断增长 ,人类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旺。人类从衣食住行到各种精神文化生活 ,无不打上了工业文明的深深印记 ;同时反映出工业文明的巨大创造力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用历史的观点看 ,工业文明毫无疑义是一种较之过去的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文明形态。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迄…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质,既在于对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更在于它是未来文明的母体,孕育着未来文明的基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多样性充分地展现了“和而不同”的各种文化的生态统一。正是这些多样丰富的文化,成就了各自的文明进程,并共同造就了当代的世界文明。因此,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认定和宣布不仅在于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意识,更重要的在于唤起人们的文化生态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文化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的21世纪,编辑一定要具有广阔开放的历史文化视野,纵向上,立足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和文明;横向上,胸怀世界,译介世界文化和文明。编辑一定要有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对内肩负起当代文化的建设使命;对外肩负起文化输出的战略使命。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播人类先进文明。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统与社会转型的关系问题,是一切文明国家历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命题。从人类文明史的总体过程来看,传统通常要比变革具有更为强大的历史力量。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象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传统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员用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型社会中的旧传统,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现实人类实践活动需要的新传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方向上走上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社会转型之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必然要从社会体制的变革追踪到文化传统尤其是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传统的转化。儒家文化传统一方面会以其内在的文化机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会在社会转型的冲击和挑战中通过变异与创新获得新的认同和传承。因此,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3.
自人类出现以来 ,地理环境对世界文明中心的形成及其转移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地理环境对文明演进的影响及“人—地”关系的历史特征而论 ,人类社会经历了洞穴时代、河川时代、土地时代、资源时代和当今的信息时代等 5个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对人类活动和世界文明中心转移产生影响的主导地理因素在不断变化。纵观“人—地”关系的历史进程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总体趋势在逐渐下降。在人类社会文明早期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文明中心的形成。一般来说 ,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和河…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都会面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抉择.生态时代不仅仅是对物质时代的取代,而且还是精神时代向高层次发展的历史抉择.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也是人类主体意识的自觉和历史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类的学习是接受经验、知识和文化的手段。知识的继承和文化的继承要依赖于学习。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更依赖于不断学习。而学校学习阶段,是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用以下方略指导学生,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就会踏上学会学习的坦途。  相似文献   

16.
当今,文化力与政治力、经济力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与核心。在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创新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立为本,重在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根本方向。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继承、借鉴和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华民族在实现全面复兴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创造出璀璨夺目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车已经实现了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历史演变。在漫长的历史轨迹中,车的面容早已被时光塑造得千姿百态.但车作为人类礼仪文明使者的身份从来没有改变,现代汽车必将继承这种文化,并将之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全面发展国民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实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继承民族的文化精神,着眼未来面向世界发展我们民族的新国乐,让世界更多更广的分享我们民族的音乐文明,这是我们的天职.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1.课标:2-2-5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有割不断的联系,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有无法摆脱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亲和力自古以来一脉相承。2.教材:《历史与社会》八上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传承。第四单元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实践在思想、文化、道德领域提出的要求和取得的积极成果,是劳动群众在从事精神生产和参与精神生活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人类以往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加以发展创造而形成的新型精神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