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育融合”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以德育为引领,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建构“五育”互动桥梁。“五育融合”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在明确“五育融合”的基本内涵,厘清高校思政课与“五育融合”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调查实践教学现状,最终提出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混合式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慕课教学实践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混合式思政慕课教学。大混合式思政慕课教学是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双重混合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坚持理论灌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原则开展教学,其价值在于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融合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解决线下思政教师人员不足等难题。以三亚学院为例,大混合式思政慕课教学可通过建立以思政教师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教学队伍、线下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并重等步骤改善其混合式思政慕课运行现状。  相似文献   

3.
李俊峰 《江苏高教》2023,(3):100-105
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群众”的本质定位,具体表现为思想解读、理论说服和价值引领三个方面。思政课“讲道理”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为讲深马克思主义“真道理”、讲透中国特色“新道理”、讲活历史“大道理”、讲好人生修养“实道理”。思政课“讲道理”需要凸显实践导向的时代性、实践格局的广阔性、实践体系的协调性、实践智慧的辩证性、实践策略的创新性,注重立足时代讲道理、胸怀天下讲道理、协调一体讲道理、思维辩证讲道理、创新方法讲道理。  相似文献   

4.
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冀鲁豫边区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边区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进行价值求索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将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推动构筑“大思政课”课堂,可以围绕“四个选择”,强化问题意识,讲清讲透道理;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突出实践导向,进行实地考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纲要课“入脑入心”,促进红色文化传播。要建设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资源库,打造“云端思政平台”,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助推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三位一体”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在平台选择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的融通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实施中,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师生任务,强调将虚拟实践适当嵌入各教学环节,并充分实现虚拟实践和线下实践的灵活翻转。“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显著效果。推进思政课融合式教学,需重点关注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并增强教学支持与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7.
张立双  杨淑艳 《教书育人》2023,(36):102-1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和营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王欢  贺毅夫  艾金龙 《海外英语》2022,(15):221-223
当前,在高职英语领域,课程思政和微课均是热门课题,但针对课程思政融入微课的研究寥寥无几,案例分析更是屈指可数。第六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省赛一等奖作品《七彩中国节》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魂,以“七色彩虹”为体,用两道“七色彩虹”引出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名及介绍法,“思政特色”十分突出。从教学分析、设计思路、教学步骤、实现手段、教学总结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该作品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设计,旨在为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微课中的融合与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当代思政课建设正面临树立“课程自信”的时代命题。思政课的“课程自信”养成需要回答“为何要有”“因何能有”“如何能有”等三个基本问题。首先,“课程自信”符合思政课功能的设置要求,体现其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其次,“课程自信”是思政课的底气,是发自思政课本身的一股正气、硬气、才气和豪气。最后,养成“课程自信”,思政课要以“四个自信”为指导观念,以“四个伟大”为研究主题,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以“中国梦”为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产物,是内地西藏班“大思政课”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红色文化与内地西藏班“大思政课”在根本属性、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具有内在契合性。推动红色文化与内地西藏班“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机融合,基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求、内地西藏班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内在需求、内地西藏班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客观需求,汇聚内容供给力、教学生命力和政治引领力,可以引导内地西藏班学生成长为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善用“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对于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在有效推进“大容量”“大融合”“大资源”教学内容建构中丰富思政课知识体系;在增强教师讲道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中,实现思政课师资能力升级;在全面构建互动生态课堂、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逐步优化教学设计中,完成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方略,达成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大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实施“大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融合时政热点、教学内容融合劳动教育、教学形式融合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融合研学旅行等路径,以多元融合推进“大思政课”教学实施,培育具有责任意识、劳动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林丰艳 《大学教育》2023,(20):102-105
“大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新理念,对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大思政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高校思政课立足育人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三个原则,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措施、成就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行走的实践课+国企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等路径,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四史”是大学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载体,“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在思想内容与价值导向上十分契合。“四史”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与培养其时代责任感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大学思政课有利于发挥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本研究主要通过明确“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融合的价值,从教学目标的融合设置、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教学设计的优化升级等多个方面进行“四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的课例分析,实现“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5.
梁杰 《河南教育》2023,(5):28-30
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意义重大,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教材与教法的关系。讲好“大思政课”,要从教师提升“内功”、打造“营养丰富”的思政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是对思政课课程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的新命题。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遵循政治属性逻辑、理论生发逻辑和思想发展逻辑。构建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道理生成路径,在科学说理、客观讲理、真情入理、实践求理中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相似文献   

18.
国家从战略和全局上谋划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倡导构建“协同化”教学机制,思政课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形态受到关注。思政课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策略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求在融合互构理念、双向互动教学方法、重视实践途径和学习评价发展性特征等方面相契合,学习共同体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适切性。通过对思政课学习共同体教学现象进行阐释,对学习共同体的适切性进行探讨,能够为充实和丰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策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开展“四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时代意义,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符合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文章论述了高校思政课与“四史”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的主题与本质一致;“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要求一致;“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历史价值取向一致。文章提出让“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入融合是时代所需,符合历史传承,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阐释了“课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原因是“课”“赛”“业”衔接不畅、“学”“与”“思”内力不足、“教”“评”“创”动力不够等因素限制,并探索出高职高专思政课“课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多维实施路径:整合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日常教学和专业性比赛相融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实践教学品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