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在服务业得到普遍应用,智能服务快速发展。为系统把握智能服务创新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智能服务创新研究,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重塑服务与消费、顾客接受度、员工和劳动力市场、伦理道德与安全5个主题出发,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和脉络,建立整体研究框架,并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云物区大智移”等数智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下,数智化改变了传统信息流通交互方式,信息生态系统随着数智技术发生了转型,形成了更加智能、互联、安全和可持续的数智信息生态系统。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数智信息生态系统对于信息数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解码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而指出其内涵与概念框架,分析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并剖析其运行机制,从而提供关于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性解释。[结果/结论]数智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生态系统演进的时代产物,其由数智信息、数智平台、数智主体、数智信息环境四要素构成。综合信息生态理论,剖析了支撑四要素有效运转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江盈 《情报探索》2023,(8):94-102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数智空间治理的现状与隐患,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统计分析、网络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我国数智空间治理相关政策展开调研,从发文时间、发文主体、行业关注及政策主题内容等方面梳理政策相关隐患,并提出完善建议。[结果/结论]在发文主体与行业关注方面,尚未引起重视的部门和行业或应及早布局;在政策主题方面,现有政策不足以应对应用场景转换引发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倪春丽  翟树芹 《科教文汇》2023,(23):113-116
当前职业教育在数智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体现为培养体系滞后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定位落后于岗位要求,课程设置偏离于跨界融合,教育教学困囿于产教融合。为此,建议通过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整体高移培养定位、打造跨界迁移的课程体系、建设数字技能教育共同体等对策,形成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有效因应。  相似文献   

5.
王秉 《现代情报》2023,(4):11-16+76
[目的/意义]在当今数据智能时代,数据智能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领域的新术语和重大前沿课题。何为数据智能作为数据智能的最基本理论问题,准确回答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方法/过程]主要运用理论思辨与逻辑推理方法,在梳理数据智能概念的现有典型认识的基础上,提取关于数据智能概念的共性认识,并给出数据智能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智能的构成要素,并解释数据智能的多重含义。[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数据智能是指针对某一现实场景从数据中分析提取对管理有用的信息,并用于服务和支持管理的能力。构成数据智能的四大核心要素是场景、数据、分析与管理。同时,可将数据智能视为一种思维、产品、过程、能力或工具技术。  相似文献   

6.
“制度+技术”规制权力“任性”。打造“制度笼子”“数字笼子”融构的“数制铁笼”,是实现权力质效监督与阳光运行的有效方法。现代高能数智技术赋能权力监督,实现权力监督制度的数智化、智效化,鼎至数制监督。浙江宁海在首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制度监督的基础上,创构村级小微权力数字化改革,重构监督模型和预警算法,迭代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开创小微权力智慧运行的宁海样本,推动“数制笼子”治理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数字化数据激增要求建立新的以复杂性数据和方法为基础的研究范式,构建可计算的研究范式是适应数智化时代知识管理研究的新路径,通过系统性地数字表示和执行可计算知识对象,对于促进知识向实践的应用模式探索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借鉴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成果,提出构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概念和核心内容。对比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三大研究方法,提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可发展的三大研究方法。[结果/结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是数智化时代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路径,核心是融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嫁接“数据—知识—实践—数据”间的桥梁。计算知识管理科学发展依赖数据、算法与算力三位一体驱动,构建可计算的知识管理体系和解释能力是适应未来复杂知识环境的必经之路。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融合性、自适性和时效性,动态演变和多维验证是可计算知识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能够驱动政府治理已成为共识。大数据如何驱动政府治理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政府数据治理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应用场域有哪些,是否存在数据治理困境。政府数据治理内涵有要素论、特征论和功能论的三重界定。大数据驱动了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方式与治理过程的变革,并在城市治理、环境治理、精准扶贫等领域发挥了作用。大数据也推动了政府决策理念创新、模式转型和过程重构。但体制桎梏与科技风险,工具理性与价值迷失,社会公正、数据意识与数据能力等多重困境导致政府数据治理进程阻滞。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科层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数据治理转型,大数据时代政企关系重塑,数据治理推进社会公正以及基层政府数据能力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究新一代数智技术与社会经济活动深度融合的机制与实现路径,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归纳提出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在剖析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概念模型法构建概念模型并分析其运行机理。[结果/结论]构建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改善创新绩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资源编排机制、知识增值机制、开放性机制、共生演化机制、技术驱动机制、柔性机制、绩效反馈机制和支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万忠菊  胡亮 《大众科技》2023,(4):118-121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我国逐步踏入数智化时代。与此同时,物流行业的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升级优化,对具备信息数字化、智慧知识与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物流人才已无法满足数智化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文章从物流企业就业需求端及数智化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现代物流企业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剖析数智化时代背景下“运输与配送管理”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指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改措施,旨在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据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上数字技术特有的赋能属性,使得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显现并成为数字时代创新的土壤。与此同时,传统的技术和产业边界不断被突破和融合,原有的创新系统理论已经难以刻画和解释数字创新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从数字创新的本质出发,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有助于准确和系统性地掌握数字时代的创新规律。在综述现有主流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创新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数据要素化和数字赋能,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体系,阐述其概念、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知识链理论,对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多螺旋的演变动因,并构建知识生成多螺旋模型;采用协同学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多螺旋模型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数智技术的参与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表现出新的特征;人类螺旋和非人类螺旋的演化经历了局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和人智融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吴玉浩 《情报杂志》2023,(4):186-194
[研究目的]顺应数智化转型升级潮流,由数智驱动视角进一步完善标准情报服务的相关理论体系,有助于理解数智赋能标准情报服务创新的价值意蕴,明晰推进情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研究方法]在阐述数智化时代对标准情报服务现实影响的基础上,对数智赋能标准情报服务创新的内涵要义与特征表现予以分析。结合服务创新理论对数智赋能标准情报服务创新的内在逻辑展开探讨,并对其具体实现路径进行思考。[研究结论]数智赋能下的标准情报服务创新历经自价值诉求到价值实现的层级跃迁过程,涵盖新服务理念、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和技术选择四个维度,经由服务数据化、数据服务化和再循环三个阶段得以实现,据此提出相应的效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智技术向制造业各环节的广泛渗透与融合,传统知识要素影响组织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产生改变,因而需要更深入的探索考察。鉴于此,分别从组织内外关键知识载体的视角出发,基于知识资源观和社会网络视角,首先探索智力资本、外部网络嵌入与企业价值创造间关系机理,再进一步剖析组织内部员工职业可持续性的调节作用机制。以2010—2020年1 265家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智力资本对制造业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网络嵌入在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中起到中介作用,职业可持续性在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系统构建、企业战略优化及企业价值创造等均具有积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依托数智技术设计并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数智赋能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优势与面临困境分析基础上,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DIKW模型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实践证明,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对于提升老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强化课堂互动氛围等有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秉  徐方廷  曹春秀 《情报杂志》2023,(11):147-152
[研究目的]在当今数智时代,数字孪生技术是推动应急管理变革发展的主要数智技术之一,开展孪生应急研究意义重大。[研究方法]首先,界定孪生应急的概念,并探讨孪生应急的特征和要素范畴。在此基础上,分析孪生应急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孪生应急的应用场景。[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孪生应急包括物理实体、虚拟实体、服务、数据和连接5大基本要素,可分为风险态势感知、应急信息储存、虚实空间交互、应急数据处理和应急管理服务5大功能模块,在虚实交互、动态反馈的数字孪生流程演变中,实现风险态势实时监测、异常数据自动告警、应急资源协同调度、应急预案模拟演练和应急管理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拓展,面向用户的智能交互、多模态信息融合和数字空间活动的延伸,对数字信息资源组织、面向交互认知的描述和深层次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数字智能背景下信息交互与服务的深层次发展问题成为亟待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数字智能环境形成及其对信息交互与服务影响的基础上,研究面向用户的智能交互与体验设计,以及基于智能交互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保障。[结果/结论]在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组织中,应立足于数字智能环境的形成及其影响,寻求与智能环境相适应的服务组织模式和数字智能驱动下的服务组织方式。数字服务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交互,在于充分理解用户的意图,融合用户视觉、听觉等交互通道,为智能化服务开展提供支持。同时针对快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既要应对其带来的安全威胁,也要正确合理地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落地,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张雯琰  郭红 《科技风》2023,(2):46-50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各学科的传统教育模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计作为标准化程度高的职业,许多职能已经渐渐被智能化系统取代,而作为培养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受到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体系不完整、设备条件不足、师资能力欠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本文在梳理数智化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分别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需求能力分析、课程体系融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四个方面阐述了数智化融入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熊熊  陈若鑫  张维  孟永强 《预测》2023,(4):35-42
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决策问题呈现出动态化、多元化趋势的同时,对决策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策剧场以其群决策、可视化、人机协同的特点在面对复杂性问题时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现有的决策剧场一方面并未充分考虑金融领域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存在“大数据—小数据”、决策范式单一和人机协同深化不足等问题,尚未在金融场景中有较好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以金融领域为决策情境,补充了决策剧场在新领域的应用,扩大了决策剧场应用范畴。其次,提出了面向金融场景的数智赋能决策剧场架构,通过融合大数据特征和构建交互体系解决了传统决策剧场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该新型决策剧场设计了金融情境下人机深度协同的非线性决策流程,为金融领域提供了新的决策解决方案,以期推进决策剧场相关研究的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孙智中 《情报科学》2022,40(9):167-175
【目的/意义】数据故事已成为学界“热词”,但对其概念和特征的认识还存在不足,甚至会出现认知矛盾的问题。探讨数据故事的构成要素、开发流程及共性特征,可加深对数据故事的认识,推动相关研究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数据故事的发展历程,对比了每个阶段的特征。然后从数据故事的构成与开发流程入手,阐述了数据故事中的重要概念,并对文献中较具有代表性的表述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数据故事的五个基本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说明。【结果/结论】数据故事的构成要素包括数据、洞见、故事模型、人机交互接口和受众。开发流程包括数据分析阶段、洞见传递阶段和受众行动阶段。重要概念包括数据故事化、数据故事及数据故事模型。特征包括数据性、故事性、技术性、体验性和价值性。【创新/局限】结合文献与案例对数据故事的概念及特征进行研究,能够为数据故事理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