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应创设真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堂;提出真问题,碰撞思维火花,增强思政课的深度;引导真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增加思政课的厚度;触动真情感,内化于心,提升思政课的温度;追求真效果,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使命光荣、教学美好。如此,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知、情、意、行的统一,并使其成为思政课的新生长点,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拓宽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求真,是思政课的永恒追求。文章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提出打造情境创设真融入、问题设计真贯通、学习过程真发生、升华情感真共鸣的"四真"课堂,回归思政课引导学生真信、真行的本质。因此,努力建设"四真"课堂,是思政课教学本质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变革.学习变革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聚焦“真学”,以儿童为核心、以经验为原料、以探究为方式.实践“真学”,就是要重建儿童数学学习的真实课堂,在真实课堂上创设“真情境”,引导“真探究”,助推“真发现”.  相似文献   

4.
林虹  胡君晶 《考试周刊》2023,(17):117-120
议题式教学是构建高中思政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力抓手,在高中思政课不同课型中进行议题式教学的探索,能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再认知,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开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文章通过对议题式教学典型课堂实例的分析,意在帮助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章可循,推动教师学科素质的提升,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效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5.
“无情境,不教学”是高中思政新课程的一般特征。目前的思政课课堂情境设计存在偏重知识、偏重兴趣等诸多问题,而对情境在思维激活、价值引领、实践探索等方面的功效存在选择性偏差。这无疑淡化了思政课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基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思政课理应厚积学生知识并助力学生精神成长。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在情境设计上下功夫、动脑筋、展新姿,综合运用时政资源、乡土资源、数字资源、校本资源,让情境中的知识、价值共同作用于学生情智,让情境的知识逻辑与价值意义共同导向学生行为,最终达成见识与能力共生、知识与智慧共长的意义学习。  相似文献   

6.
中学思政课的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体验、多思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率。本文从情境体验式教学内涵、建构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基本原理与建构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具体策略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建构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实践,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效思政课堂需要从“进门”到“出门”始终贯彻学科育人立场、学生中心意识和核心素养培育导向。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深入备课,明确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高立意,进行高水平的课堂规划,找准思政课堂的科学入口;在推进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情有准确了解,把握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契合点,创设适切情境,疏通教与学的柔性接口;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时,需要着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落地方式,为学生思维进阶搭建适宜的阶梯,创设课堂教学的高效出口。三者形成合力,高效达成思政课堂育人效果,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倡导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课堂策划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材解读、情境创设、议题运作、活动展开为设计要素。教材解读是前提,情境创设是保证,议题运作是关键,活动展开是动力,四者相辅相成,以此打好教学底色,增添课堂亮色,彰显学科特色,体现课程本色,共同致力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打造有生命力的思政课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从教学素材选择、课堂结构建构、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和课堂小结五个维度打造“五味俱全”的生命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德明 《江苏教育》2022,(27):77-80+3
如何把新课改理念下的议题式教学与“四史”教育深度融合,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的一项重大课题。这要求在一定议题的价值引领下,以史为境,并在学科课程内容情境化的基础上,以该情境为载体提出驱动性问题,开展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向真而行,通过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学科课程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化,并把思政课程中的智育元素与德育元素有机结合,使思政课在议题式教学中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施主线式情境创设,通过巧设情境主线、优化活动设计、深化价值引领、精心设计问题、重视总结提炼,使课堂有逻辑、有张力、有灵魂、有深度、有升华,有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设计是实现教与学有效转化的重要抓手,科学且清晰的逻辑思路是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追求的目标。高中思政课是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教材知识编排逻辑、教材知识学理逻辑、教材知识历史逻辑、学生学习认知逻辑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方可实现课堂教学逻辑自洽,彰显思政课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工作,旨在培养大学生政治与价值认同。政治与价值认同要求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知识理论内化为信仰并付诸实践。这就需要特别关注并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学、真信、真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为核心要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要求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通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外评相统_的评估方式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理念与方法契合“思政课”教学需要,特别是能够满足“思政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主线式情境具有主题统一、主次连贯、逻辑递进、便于迁移等特征,能促进教师教学过程的连贯顺畅、学生知识体系的逻辑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教师需要明确基于主线式情境的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原则,然后设计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框架。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入境、展境、转境、出境的顺序,使学生在设境激思、渐入佳境、情境深化、情境迁移的过程中,完成渐入新课、以感促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转变,从而厚植家国情怀,实现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思政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权威性,以及课程内容覆盖性、知识体系完整性、逻辑结构严密性等特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深化,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对接,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建设思政第二课堂,以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议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方式创新,逐渐成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议题不真、情境不真、活动不真等问题。文章以"价值与价值观"为例,通过设计真议题、选用真情境、开展真活动,探索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现路径,有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逻辑教育需要借助思政课来发挥其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价值引导的三重功能。通过与逻辑教育的融合,思政课不仅能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还能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训练。在指导思想、课程内容和操作方式三个方面,逻辑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都具有可行性。逻辑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实现二者在各章节的融合,还要通过课堂讲授、习题练习、作品展示等多种路径来落实。  相似文献   

18.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是课堂的灵魂,道德与法治课要发挥德育功能,就必须在尊重真实教材基础上,用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引发真感悟、引导真思辩,引领学生价值选择,以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在议题式教学中传播思想政治学科理论知识,展现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的课程价值,理直气壮地回应现实问题,真正做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高度统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处处蕴含生物学知识,在以能力立意为导向的教学中深挖生活化情境,开展深度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思考、真学习、真收获。在“有氧呼吸”一节的教学中,创设空腹晨跑出现低血糖症状晕倒这一生活化情境,深挖其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内容使其贯穿课堂。在该过程中,教师利用有氧呼吸场所的实验探究活动及有氧呼吸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相关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事实到概念进行认识,进而完成深度学习,促进能力提升,最终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