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近期“大思政课”进入了不少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关于“大思政课”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学者们积极探讨了“大思政课”的内涵界定、善用“大思政课”的主要依据、善用“大思政课”的内容向度、善用“大思政课”的推进路径等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未来学界要推进“大思政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就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明晰内涵与厘清外延入手进一步探究“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二是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层面深化对善用“大思政课”依据的研究,三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视域推进善用“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设“大思政课”是习近平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思政课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最新要求。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从总体上系统把握习近平“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并对习近平“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习近平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建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以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凭借“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以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的工作新格局。建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方向,为高校新时代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新时代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应发挥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建好“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保障制度;建构以思政课为依托,其他思政元素相融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打造思政“金课”,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打造高水平思政课要把握思政课的本质,以“六要”为导向,依据“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以“大思政课”的视角为拓展点,建设“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思政课。这既有助于思政课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又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内外循环系统,有着拓宽育人平台、优化育人格局、提升育人实效的独特功能。应坚持整体性、协同性、保障性原则,统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各子系统以及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客体诸要素间的有序循环,建立健全促进系统整体高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解决“为何融入”“谁来融入”“怎样融入”三大问题。在“为何融入”上,“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共同目标指向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课”是高校结合现实、联动内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善用“大思政课”当恰如其分地讲授好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在坚持知识维度与价值维度相统一、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相统一、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相统一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晰“拥护谁”“为了谁”“成为谁”,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建设关乎立德树人、思政育校,这对明确民办高校立身根本性、提升民办高校的竞争性、弥合民办高校的生源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整体上看,党委统筹的“大思政课”总指挥功能、马院牵头的“大思政课”主阵地作用、课程互助的“大思政课”同向性目标、师资共享的“大思政课”主力军角色、德育实训的“大思政课”协同性效应,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作用初见雏形。然而,还需正视民办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薄弱事实:思政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尚欠有效运转,思政课主渠道运转机制尚欠有效保障,思政队伍进出循环机制尚欠良性发展,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机制尚缺基本条件,社会课堂思政育人机制尚缺顶层设计。回归民办高校党建、人事、师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此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既是回应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增强了办好思政课的责任信心;提供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指针;汇聚起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以及讲好“大思政课”的时代要求,善用“大思政课”的主体可以具体化为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全党全社会三部分。善用“大思政课”的目标在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视野、涵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情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格局。要做到善用“大思政课”关键在“善”字,可以从大平台中找突破、从大数据中找规律、从大展示中找质量、从大协作中找力量四个方面,着力探求善用“大思政课”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理论的现实意义,然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提升教学效果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姜沣城 《教书育人》2023,(30):29-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做“好老师”、成为“大先生”的标准和要求。新时代是一个需要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科学研究的“带头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社会服务的“践行者”,努力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大思政课”研究形成了热潮,相关论文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梳理有关文献可以发现,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大思政课”的内涵界定、主要依据、基本特征、时代价值、建设路径等方面,为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当前“大思政课”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掘和拓展,如存在相关概念厘定、理论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研究主体单一、研究方法单一化和模式化等问题。因此,要将深化“大思政课”科学内涵、加强“大思政课”的理论基础研究、开展“大思政课”多主体协同研究、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等四个方面作为发力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和通识课,立德树人是其首要目标。在指出"五维"教学模式提出背景和当前思政课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倡导构建高校思政课"五维"教学模式,即关注"人"、把握"政"、引领"思"、创新"课"、拓展"域",并进一步提出实施"五维"教学模式的保障和举措,以期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习近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根本基础,对更好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出发,发现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显著特点、价值引领、课程导入、最终指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翔  曹银忠 《教育探索》2023,(10):67-72
“大思政课”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布局谋篇的理念升华和理路创新。进阶“办好思政课”的实践范式需要:基于历史实践厘清“大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嬗变,即“五段式”演进,助力“大思政课”高质量效能释放;基于思维剖析演绎“大思政课”建设规律遵循,即“道”的客观性、“学”的支撑性、“术”的适用性三元聚力,擎架耦合式规律图式;基于技术衍化摹绘“大思政课”建设数智化展望,即理论课堂、实践场景、网络空间三“域”协力,赋智主从式协同联动。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在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中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立德树人在价值目标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价值旨要;在主要内容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在现实性上,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研究探讨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对发展我国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曹晓丽 《教师》2019,(11):23-24
十九大以来,民办高校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在此过程中,思政课的受重视程度以及革新力度方面都有了空前提高。思政课在民办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正视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应逐渐探索教师爱讲、学生爱听以及饱含“时代因子”的独特打开方式,既体现出理论自信的光彩,又展现出真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系统的“系统”意蕴,以系统观念审视“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系统观念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实践路径的“道”“法”“术”“器”四个层次,用系统观念来认识规律、审视矛盾、明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才能做到有章法、有力度、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