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以“课”为单位,将教科书内容进行独立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单元主题教学强调以“单元”为单位,将单元下的知识点串联,进行同化学习和对比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整体知识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为后期的历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开展单元主题教学,将教科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创设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要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主题视角的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网络,避免知识碎片化,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单元意识,促进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和教学实践,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基于主题视角的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基于主题视角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即基于课程标准,提炼单元主题、基于学情,确定单元目标、基于主题,整合单元内容,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正 《教学考试》2022,(35):32-33
<正>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是在2017年开始的高中历史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下,于2019年出版的部编版教科书,新课程、新教科书和与之相适应的新高考,就是当下的“三新”教育。《中外历史纲要》的编排方式改为通史,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课时容量也大幅度增加。在“三新”教育实践中,教师普遍感觉课时少、时间紧张、达成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质量水平1和2层级难度大。为克服这些困难,全国历史教师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对高中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指导。笔者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教科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用好新教科书“教与学”,关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是要认真钻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教科书内容;三是要合理整合教科书内容;四是要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主题学习环节[1]。本文遵循上述建议,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探索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以单元主题的方式体现历史的发展和变化。面对新教科书,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敢打破教科书内容结构的编排顺序,按部就班,机械利用教科书资源,没有充分认识教科书的工具性和教科书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对教科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并加以利用,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教学时可以适当打破单元和模块的限制,建构知识,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6.
"单元目标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内容。它要求教师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把握,找准单元教学重点,统筹安排,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高中历史教学要运用主题教学等模式,通过调整历史教科书内容顺序、结构等要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等教学建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于"什么是主题教学""如何确立教学的主题"等问题仍然不甚清晰。笔者试以《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内容为例,从主题教学的内涵出发,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确立"教学主题"的四种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以通史体例编写,以历史发生的时间为序记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貌,相比专题史体例教科书而言,更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全面整体认识。不过,对于宋明理学部分而言,通史的编写体例使相关内容散见于不同的章节,无疑为教师教学的连贯性与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课程标准单元知识整合的要求出发,立足教科书通史编写体例,以时间与空间维度对宋明理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宽地域两个视角展开学习,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整合教科书,在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主题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教师整合单元内容,改变知识碎片化教学的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主题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即研读单元板块内容,建构主题意义;分解单元主题目标,规划教学进程;整体设计探究活动,逐层达成目标;基于主题设计评价,诊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臧迎春 《教师》2015,(2):16-17
"单元整合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下的教学活动。在单元整合教学中,要强化"板块设计观",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据,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全盘考虑,精心设计教学板块,以求得教学效益最优化。在"板块设计"这个概念中,逻辑重点是何为板块?从单元整体设计布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单元主题为切入点,尝试从贸易圈、世界格局、制度等视角来研究“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9月开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在福建等省使用。《纲要》容量大,涉及面广,又高度浓缩,且与初中历史教科书存在许多重复,这给高一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如果照搬教科书的传统模式,难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重视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为此,本文以《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探讨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4.
张钰佳 《海外英语》2022,(24):185-187
主题意义串联起单元教学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Nature in the Balance为例,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提炼主题意义;根据主题意义,整合单元内容;围绕主题语篇,确立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设计单元活动;根据各级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一系列步骤进行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投入使用后,容量大、课时少是教师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经过大家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从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情,基于单元主题,整合、重构学习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以下笔者结合个人教学情况谈一些实践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的教学。"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倡导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树立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充分领会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整体吃透教材、使用教材,并能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单元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日益紧密。大单元教学能够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将单元与课时、课时与子目、子目与子目、单元与子目进行有效整合,对于加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优势。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大单元教学,既要在教学设计方面不断创新,又要在实施方面持续更新教学策略,进而优化教学实践,这不仅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秋,普通高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在云南省投入使用。新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内容多、知识点密集,课时紧张等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建议也提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这样的背景认知,笔者尝试使用学科大概念整合历史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现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为例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和新教科书的内容特点,笔者为解决课时安排有限与课程内容无限的矛盾,以教学主题为线索整合教学内容。现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为例,阐述高中历史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专题”组织单元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新取向。为此,我们提出“单元整组教学”。所谓“单元整组教学”就是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下面谈谈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所提炼的“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