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红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地理视角详细分析了红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事项,首先分析了红色研学旅行的相关理论,明确红色文化、地理实践力与红色研学旅行的关系,分析地理课程内容中与红色研学相契合的部分;其次从红色研学资源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角度,确定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整体过程,明确开发路径;最后提出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实施建议,保证其有效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2.
以“古田县银耳生产”为例,从地理主题的选择、研学思路的确定、研学活动的开展、研学成果的评价与使用四个方面探索高中地理主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地理研学旅行深度融合的方法,以解决常规研学旅行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遗产型小镇可开发和待开发的研学旅行资源丰富,文章从“地方体验”的研究方法出发,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去开发和优化研学旅行资源,增强研学旅行目的地地理环境之间各要素的联动性,发挥地理研学旅行对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目标分类法,剖析研学旅行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构建了“哑铃型”研学旅行课程思政模型,以地理研学为案例,设计了融入课程思政的研学方案,最后提出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核心部分,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依据.湖南省研学旅行资源丰富,但研学课程开发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停留在表面、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文章以湖湘特色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根据资源价值分层次、分类别来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具有湖湘特色的研学实践项目,挖掘体验性和探究性强的湖湘特色活动,打造湖南特色研学课...  相似文献   

6.
立足学生实际,精心开展研学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 《地理教育》2015,(3):48-49
研学旅行目前正在我国各地开展。作为开发与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研学旅行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开发与利用好研学旅行,可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的价值愈发显著。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的研究,可以为高质量开发和利用线上资源提供理论指导,能有效助推我国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文章以边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为例,构建了“目标导向:确定线上资源开发目标”“广开渠道:开辟线上资源挖掘渠道”“深挖细选:挖掘和筛选线上资源”“分门别类:划分线上资源类型”“动态管理:建设线上资源库”的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开发路径,提出了基于特性利用资源,凸显线上资源的特殊价值;跨学科利用资源,发挥线上资源的整合作用;混合式利用资源,发挥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效应等研学旅行课程线上资源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文章依托南充市近郊青居曲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选取南充市区高三学生为研学对象,从研学课程设计、研学课程实施、研学课程评价及研学课程反思等方面,为开发南充市近郊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言献策。认为应从大概念主题、多学科融合、体育兼美育协同培养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地理研学旅行备受学术界关注,然而,尚鲜见关于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和报道。从分析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广东省南澳县的优势,并对南澳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行思考和探讨,为南澳县及全国特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地理资源在研学中的作用进行解读,然后基于自然地理资源,给出了研学旅行的设计要求,最后以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为指导,按照确认研学目标、践行研学活动、开展研学评价的流程,探讨了研学旅行设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陕北地区的研学旅行资源内容丰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真实的情境针对在研学旅行中如何开展有"地理味道"的地理实践活动,文章结合亲身体验分享了在陕北研学旅行地理实践活动中设计的考察、实验、调查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践性,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研学旅行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整合四明山地质公园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并对以景区为基础的野外研学展开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3.
成效 《学苑教育》2021,(11):33-34
2017年以来,在省教育厅、省旅发委的多方统筹下,我省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旅游文化特色开发研学旅行资源,研学旅行得到显著发展。本文在分析设立研学旅行课程必要性的同时,立足江西省独具地方特色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资源,着眼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讨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开发本土化研学旅行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广泛关注,地理实践力培养一直是其中的“弱项”,研学旅行则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良好渠道。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设计,难以把握“游”与“学”的平衡,造成课程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对此,在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下,依据泰勒课程理论,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探讨进行教育性与实践性兼具的研学旅行课程构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研学旅行的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梳理出信息技术在地理研学旅行中的应用集中于应用探究、模式构建、虚拟研学、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发现并归纳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学旅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信息技术在研学旅行应用中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构建信息技术支持的系统化地理研学旅行模式、开发主题多样的研学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6.
郭欣 《贵州教育》2023,(6):55-57
贵阳市高中学校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对贵阳市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突出实践学习、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基于地方特色资源、探索跨学科综合式研学、建立评价体系、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学旅行作为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观光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教育形式,对地理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点相契合,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真实情境,深化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本文提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流程,并以长白山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为例,为研学旅行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理新课标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热点,其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将地理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地理研学课程开发也逐渐进入地理教研工作者的视野。文章结合浙江省江山市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优选出三条地理研学线路,从研学准备、研学点景观特征与知识定位及学习任务、研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课程设计,期望为乡土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哈尔滨市25所学校的中小学生为例,从目标、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研学旅行目标达成效果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精准课程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与学校课堂内容衔接、注意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开展天文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广州市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和广州大学天象馆作为研学旅行地点,围绕"北回归线"和"星座与四季星空"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提出高中天文研学课程评价,为高中天文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