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均属于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将两者有机融合,既能确保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也能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保障。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工作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高校需构建“融合共享”的育人方式,打造“融合共建”的育人体系,建立“融合共营”的育人队伍,创设“融合共利”的育人平台,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8,(4):88-94
双创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迎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双创项目与学生团队是双创教育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双创项目的类型、技术、范围、规模、复杂度、创新性等要符合学生团队特征,学生团队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方面的互补性、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相容性要符合双创项目特征,实现双创项目和学生团队的有机结合与匹配。文章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业"5R"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导师与学生团队融合机制,将企业真实环境引入项目训练过程,将企业技术师资融入团队建设过程,创建双创教育良好生态环境,大力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思政教育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创业教育是其重要举措,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根据相关信息分析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方式的现状,总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涵盖校内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外部环境教育、开...  相似文献   

4.
赵利华 《教育评论》2022,(6):163-168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政教育经验,其中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坚持党的领导、学以致用等经验体现了有利于理解思政教育的目的性、有利于坚持思政教育的方向性、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创新性的时代价值,这些经验对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拓宽思政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双创"教育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的大背景下,作为工作在高等教育一线的研究生辅导员,是高校研究生"双创"教育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推动者。本文在分析研究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生辅导员"双创"教育工作的不足,最后对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思路给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阐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现实性,为明晰两者融合能够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和实现协同育人的功效提供依据;探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双向价值,为实现两者同向共赢指明了发展趋向与未来愿景;多角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双向建构之路,为实现二者融合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日益复杂,若其意志不坚定则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因此在大学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满足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在进行思政教育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发挥个人价值。文章结合高职院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分析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内涵及关系,提出高职院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策略。旨在优化思政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逐渐被运 用到课堂教学中。双创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主要将创新 和创业融入课堂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锻 炼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数 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其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具 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语文这一学科是中职教育体系之中较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将其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也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得以形成。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之下,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也成为教育发展必然趋势,而本文也是就如何实践这一点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建设是融通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的纽带。本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出发,剖析了其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研讨培训、质量监控、制度保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彰显底色为核心、模式创新为路径的"课程思政"建设构想。并基于三所建筑类高校的实践,归纳出"落实为先""融合为要""建筑特色"的三种融合模式,为重构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合路径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缪敏洁 《江苏教育》2022,(74):33-36
贯彻新时代大思政教育理念,实现“三全育人”目标,需要统筹推进区域中小学生思政教育。江苏省江阴市教育局围绕课程设计、路径拓展、品牌培育进行区域探索,构建具有江阴特色的大思政教育新样态,为区域推进新时代大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曹家勇 《大学教育》2022,(11):259-261
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机遇,研究生是科技活动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锻炼,还需要不断加强思想理念和科技素养的培养。研究生正处于青年早期阶段,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是开展思政教育和科学素养培养的最佳时机,但是部分研究生也存在创新精神不足、吃苦耐劳品质缺乏等问题。为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与导师应合力将创新素质、严谨求实作风以及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合格的、能够担负起时代发展重任的研究生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文章就如何办好高校思政课,怎样在做好思政课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集合全社会力量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全社会助力作用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文章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调动各方积极性,坚守原则、拓展途径、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大思政课”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职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其成长过程中会面 临很多问题和困惑。抓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与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 融合,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 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将“课程思政”观念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融合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以2012年济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教材为例,深度挖掘了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要素,阐述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与“课程思政”内涵相契合以及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了“课程思政”融合的4条途径,为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国家面向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出的方向性指示,是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举措。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新文科建设要求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校研究生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创新创业为新的教育增长点,探索“双创”视域下的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实体项目,营造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新气象。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建设“三师”师资队伍,设置新文科课程体系,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创”视域下的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职“双创”教育通过培养农村、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通过重构高职“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及支撑体系,设置适应乡村振兴生产发展需求的教育专业结构,构建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丰富“双创”教育的内涵,促进高职“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时代教育对体育工作的更高要求,要从课程思政和对体育本身的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定位,还原体育教育"实有"价值,系统性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课内外思政融合育人路径,建立具有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四史”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与智慧、深厚的理论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力量。分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教育有效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以“遗传学”课程为例,根据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适当的思政素材,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途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旨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