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戈 《英语教师》2023,(18):14-18
阐述“读思言”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提出从编者、文本、学生三个视角解读文本:从编者视角解读,联系单元话题,捕捉显隐双线;从文本视角解读,分析文本特点,设问启发思维;从学生视角解读,立足学情,创设读写情境。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一单元Reading for writing的课文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为例,阐述如何基于三个视角的文本解读,设计“读思言”学习活动。提出在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见文见人、通读超文本微文本、搭建读写桥梁。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生活化是要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文本、科学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登阶入室,顺利进入文本与科学世界文本或科学世界是一个由学科理论知识所构成的抽象世界。它的抽象性与概括性使得学生与它有一定距离,学生面对这些抽象知识就会感到陌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作垫铺,就会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如果硬性灌输,就会让学生囫囵吞枣,难以内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文本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有…  相似文献   

3.
张馨 《山东教育》2013,(10):27-28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是阅读者对文本的被动接受,而是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起与文本,包括编者对话的桥梁。根据我们对阅读教学的思考与研究,搭建这样的“桥梁”,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因为只有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切身感受,从而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开辟一条进入文…  相似文献   

5.
<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习惯以传授知识点为主要抓手,一味抓知识而忽视真实情境的创设,尤其是在学习抽象的原理概念时,学生往往反映比较枯燥、难理解,更别说关注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建构了。中学教育已经从“传授式教学”进入“素养为本”的教育时代。将知识之于情境,以建构化学模型认知为桥梁,如同盐之于汤而入味。在情境中学生认知和吸纳知识,建构系统的化学认知模型,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应该就是素养为本教学的初衷吧。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体悟语境、探究结构、触摸意象等都是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在对文本展开全面细致解读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构建。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角出发,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教师对话,感悟文本。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开掘探究阅读的通道、架设反思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从而促进生成性资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应紧扣文本的情境,在情感共鸣的悱恻之际,激活学生的文思,有效地历练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补充空白,在前后联系中历练语用能力;通过图文交融,在观察想象中历练语用能力;尝试对比辨析,在实践改写中历练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小学时期是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关系到后续学习的效果。语言的运用离不开所存在的情境.在小学应用教学中,教师创设出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景物、人物、场景和环境,搭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认知桥梁,使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  相似文献   

10.
“MKT理论”指向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MKT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成分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以MKT视角认识、分析教学过程,可以让教师在数学内容、学生之间搭建更好的认知桥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 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而形成的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良好的“开场白”。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分析了“开场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设置课堂的“开场白”,就能达到“首因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好的语文教学依赖于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艺要求。从单元整合角度出发,建构学习任务群促进教材理解;借助具身认知理论支架进行深层解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认知;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归文本探求深层意蕴,在这种递进式的文本解读中,师生与文本的距离逐渐缩小,对文本的解读也更加通透,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教学”提升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蔓 《四川教育》2023,(2):15-16
语文学科具有学科育人的天然优势。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最重要的“锁钥”是构建情境场,引导学生汲取知识、发展素养。具体方法为:创设学习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发现知识情境,搭建活动载体;引入认知情境,内化育人内容;建立应用情境,迁移所学知识。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从“学科教学”跃升为“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某些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一时间,很多数学计算课,不是以“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应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将会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接受语文的熏陶和感染。笔者现就小学语文阅读鉴赏谈几点导入艺术层面的肤浅认识和做法。一、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导入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 小学语文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去用好文本这个例子,学生能否真正走进文本是个关键。而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内容的良好过程一般意义上源自于教者的导入艺术。导入的艺术性强,能够一下子就扣住学生的心,学生就能真正走进文本,进入角色。这就像通过一座桥迈入理想的彼岸一样,可供通过的桥梁有很多,而教师要看河道的情形来架设适合学生通过的桥梁,应当说,越是经济且越是实惠的桥梁越好。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为学生架设的“桥梁”是:1.概述梗概形“桥梁”。如《最后的姿势》的导入:“2008年的地震,有一位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是怎样诠释的呢?现在我们就和这位老师去零距离地接触吧。”2.交代方法式“桥梁”。《负荆请罪》是一个小话剧,与其他文本略有区别,学生阅读时稍感困难。这时,教师提示一定的阅读方法就比较重要。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理清故事情节,阅读好人物语言,注意人物语言表达时的情态是正确感悟人物形象的通道,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剧本的全部内容联系起来,进行阅读鉴赏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正>同学们,《学习改写》这一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能力训练要求,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之一。那么,什么是改写?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需要的创作过程。如何对已有文本进行改写?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改写文体、改写语体和改变叙述角度等。下面咱就详细谈谈。  相似文献   

19.
李庆芝 《天津教育》2023,(27):68-70
<正>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出现在课堂教育中,情境化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所谓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精心设计所创设的一种“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在学科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开展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紧跟教学节奏,积极探寻立足核心素养视角开展文本教学的新路径,以促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学生会写不出作文,是由于语文积累还不足的缘故。因此,教师要挖掘课文中的写作内容,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诠释文本,并以丰富的想象创新文本,让他们根据情境改写文本。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吸收到有用的习作知识,不仅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