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内蕴着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逻辑。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共同体不断构筑的历史,不同的价值导向推进了不同共同体的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确立了“全人类”的价值立场,尊重所有国家、民族的主体性,提升各个国家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新的价值准则,致力于探寻蕴含在不同主体利益与价值需求中的共性因素,能够凝结各个主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的价值共识。全人类共同价值指明了协商共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着眼人类生存发展和未来世界前途命运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与方案。作为美好愿景与理想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重而道远,关键在于要最广泛地凝聚世界各民族国家间的价值共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倡导的"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基础,它从全人类立场出发,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追求,超越了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中心主义的弊端。交流孕育融合、对话增进共识,各民族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对话是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生成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类共同的平等价值受到严峻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化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它以全人类的永续发展为关怀和指向,张扬真正平等这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同时,在应对全球发展中的重大风险挑战、化解困扰人类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认同、接受、践行,国际社会正在以真正的平等为价值遵循和实践原则去化解在地球各个角落所充斥的迫在眉睫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性的推进,人类正在步入世界风险社会。有效治理全球风险,需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下,全球和平与发展赤字、公平与正义赤字、民主与自由赤字给人类共同价值弘扬带来诸多风险。为有效化解之,必须遵循风险最小化原则,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化全球治理制度执行,采取合作共赢治理方式,让中国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中贡献更多智慧、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并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牢牢把握其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扎根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为大变局中的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价值意蕴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理念贡献。从实践路径上看,中国应继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化解各国分歧与矛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为纾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相似文献   

6.
开放理念是习近平基于世界历史本质特征和“两个大局”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开放”意涵的时代化运用,内蕴开放、合作、发展等丰富内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趣内在一致,旨在顺应世界历史开放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化变革,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境遇,应坚持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塑造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坚实的政治基础、发展动力和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既符合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在价值问题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包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包含体现人类普遍原则和理想追求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同于“普世价值”秉承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和文明终结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承文明平等、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和谐共生文明论,是以承认和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人类文明的价值理想,又肯定它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求在解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的问题上,应当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商共建美丽和谐世界。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坚持的和谐共生文明论与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文明形态,必然要摒弃西方中心论的价值理念,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旨在促使全世界达成共同的价值目标以及共同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现实维度的呈现,也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价值指向的守正创新,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学向度的理论内涵,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根基性意蕴。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对国际社会建立共同价值体系具有突破性意义。共同价值观体现人类文明自觉,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导向。从生成维度看,共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从意涵维度看,共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延伸,也是超越西方价值论的价值体系;从价值维度看,共同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动力。深入研究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体系,为辨清普世价值的虚伪本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世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理论基石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全球贫富差距、南北发展鸿沟问题严峻,全球正义面临诸多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先进理念,也是为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突出表现为3个层面:一是在价值观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凝聚全球正义的伦理共识;二是在发展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有利于推进公平、普惠的全球化;三是在国际秩序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针对整个世界而言的,以各国及其人民之命运兴衰安危、贫富荣辱为纽带形成的,国与国关系在政治上无法割裂、经济上彼此依赖的人类社会。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处理国与国互相合作、公平竞争、和平发展关系的远见卓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为全人类社会提出的具有世界格局及价值引领的全球治理倡议及实践方案,其构建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讨论厘清高等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高等教育不能放弃的使命责任,提出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行动是高等教育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提出,符合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符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定位、符合国际安全事务的客观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描述了全人类对整个世界共同治理的美好心愿,既反映了中国作为努力融入国际秩序的内在需求,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勇于承担国际性事务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开启了全球化并主导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决定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据全球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并成为维护全球治理秩序的重要工具。全球化发展初期,东方学的殖民主义话语体系是欧洲殖民者维护其全球殖民统治秩序的意识形态机制;二战结束后至冷战前后的后殖民时期,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取代东方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实现资本增殖、谋求世界霸权的意识形态工具。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入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人类走向全球性共同生活阶段。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契合了全球性共同生活对意识形态的新诉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反映全人类共同利益诉求的意识形态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良好的全球治理秩序、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一方面,它从理论上延承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真正的共同体”哲学思想,充满“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何以可能”的哲学之思;另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不停留于意识形态层面,还在实践层面引领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活动,回答了“人类社会走向何处”的世界之问。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具现实的合理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从全人类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出发,为解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生存危机所奉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一样,都是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两者既一脉相承,在哲学基础、价值追求和实现条件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体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延续和时代传承;又因历史坐标和时代背景不同,在科学内涵、目标构建和实现方式上有所差异。它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诠释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科学回应,凝结着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是一种扬弃和超越“普世价值”的正确历史观、全球安全观、共同发展观、公平正义观、民主自由观和文明互鉴观。由此,全人类共同价值构成了透视“普世价值”虚伪本质、消解西方话语霸权的理论武器,拓展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价值纽带,是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要以唯物史观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发境遇,即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两种制度长期竞争合作的历史阶段,基于人类命运与共的现实条件,回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生发而成的。要坚持以唯物辨证法分析其本质内涵,即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价值观念上的反映,是蕴含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特殊性价值观念中的普遍性因素,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要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推动其弘扬践行,在互相尊重的国家交往中推动人类和平共处,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在合作共赢中共同建设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18.
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是当今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显著特征。面对全球大变局,美国正在重拾地缘政治对抗的冷战思维,加大对华战略遏制。中国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相互尊重核心利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和信任基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中国核心利益外交实践在有效地维护了中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尚存改进空间。中国应该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论述,树立关照他者存在的、注重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相对性的新型核心利益观。践行新型核心利益观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保障。中国核心利益外交需要进一步把握核心利益内涵的生死攸关性、人民性和规范性,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0.
多元主体价值差异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基于此,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到“人类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全人类共同价值汲取了正义、平等、民主等现代价值体系基本要素,同时强调求同存异,作出国际秩序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下价值选项的最优选择,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以推进共同事业、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的中国实践作为最有力支撑。因此,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示范对凝聚价值共识,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