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 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专政,工人阶级执政党 的建设等理论,都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依 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并强调"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重要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凝练,是对新时代习近平党建理论新论断的必然回应,同时也是应对当前现实挑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专政,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等理论,都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最根本的是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提高“五个能力”水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体现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标志性著作,它系统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性质及建设,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目的及发展策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重温《宣言》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创设性论述,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学习型政党,目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思想领导能力是党的重要执政能力,包括思想凝练能力、思想动员能力、思想实践能力.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党的思想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制度建设.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党围绕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领导制度体系,其基本特点是:突出政治性、把握时代性、体现人民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注意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其领导任务的强大理论武器。因此,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相结合的中国化,既是我们党不断加强理论武器和推进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又是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领导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适应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建党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今天,重温他的建党学说,对于我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的动力源泉、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八大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内民主建设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创新性发展。第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制度是决定因素",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重大任务,凝结了160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90多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经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改进领导方法,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战略部署。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民主到人民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政党领导民主”的发展逻辑,具体而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围绕“遵循逻辑起点、掌握历史主动、贯彻战略要求”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领导人民民主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大势,掌握领导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主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开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境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相统一,探索民主新路和勇于自我革命相结合,健全制度体系和提升民主效能相促进,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4.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法治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从法理层面深入理解党的法治领导,是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由人治领导向法治领导的转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观念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建总要求的政治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不断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以提升执政本领为核心要义、不断提升党的领导能力,以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遵循,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前苏联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建立的政党制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苏联建立的是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制度。两国不同的政党制度运行的结果迥然不同,“一党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之一,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必须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的最高政治原则,也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要求。从历史维度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总结出来的一条最为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维度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当代国家治理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从理论维度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也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创造和积累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而其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堪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建党特色。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和改造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理论基础,用无产阶级思想及其世界观建设党的重要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党有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我国化,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的阐述,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特别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