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抗磁介质的磁化机理问题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涉及到量子力学内容和介质分子、原子的复杂结构。本丈针对普遍存在于大学物理教材中的关于抗磁介质磁化的微观机理的两种典型的定性解释做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从玻尔类氢原子半量子模型出发,论证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不仅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磁矩发生变化,“轨道”半径也改变,这是“拉莫尔旋进”无法描述的。  相似文献   

2.
量子信息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经典信息相结合的产物.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建立与发展是20世纪物理学界重大的科学进展.特别是量子力学,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我们人类社会所享受的现代文明许多与量子力学的应用息息相关.量子力学的建立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飞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对许多当时新发现的物理实验现象根本无法解释,促使了量子力学的诞生.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原子、电子、光子等)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3.
简讯     
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教材建设组第二次会暨教学研讨会于1992年8月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教委理科处、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材建设组成员以及来自20多所院校的教师、代表共60人。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一、电子线路类、计算机类和基础物理课程的教学研讨;一“信息与电子科学”教材建设工作,落实“八  相似文献   

4.
探索改进量子力学教学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自1958年起在北京大学讲授量子力学,遇到过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整理了一份教材,几经修改成书,为的是在更大范围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改进量子力学教学的途径。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课题。量子力学教学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入门,从习惯古典概念转而接受量子概念。物理学从古典到量子的转变是一场  相似文献   

5.
<正>1麻志浩教授和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合作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麻志浩教授和中科大潘建伟院士课题组张强教授、范靖云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费少明教授合作,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2019年3月8日该结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翻开任意一本量子力学教材,都能看到测不准关系的介绍。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6.
量子信息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经典信息相结合的产物 .量子力学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被人们用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等内部的许多元器件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 .可是我们对信息的交换和处理在原理上仍然是经典的 .人们对信息的运用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信息的交换 ,另一方面是对信息的处理 .现在广泛应用的信息交换手段仍然属于经典范畴 .无论采用何种经典加密方式 ,密钥传递过程中都有被第三者窃听解密的可能性 .近年来 ,科学家提出了用量子力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密钥交换方法 .量子力学原理本身决定了…  相似文献   

7.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是本科阶段物理类师范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物理学课程教学的难点.本文结合自身在师范型高校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量子力学课程的若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原子物理学与量子力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改革现行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一些具体设想,以便促进量子物理综合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相似文献   

9.
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学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以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在电工电子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造就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记者近日来到该中心,就其近期的发展与建设采访了中心主任陈后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是面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为专业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奠定基础。结合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课程的特色,采用双语教学,探索“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环节设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课程自开设至今,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与成效。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不断累积的丰富知识和宽泛的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构建适于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方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论述了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基于"培养类"的理论教学体系,深入地分析了该理论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给出了理论教学体系的主要课程和使用的主要教材,并详细分析了部分课程和教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国家对中小学生书包“减负”的提倡,电子教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呈现台北市忠义小学使用电子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案例,分析了电子教材的优势以及电子教材是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位技术人员以及教师都应该有效利用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物理教材如何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物理教材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普通物理中原子物理学的体系大致有两种:一是以旧量子理论(玻尔理论)为主,另一是以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为主。以旧量子理论为主是指:先讲玻尔理论、索末菲理论,然后再用量子力学的结论加以修正。以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为主是指:少讲玻尔理论,或仅讲其中对教学有用的部分,而以量子力学的思想和基本概念为主来讲述原子物理学内容。究竟哪种体系更顺应原子物理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兴起和量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量子力学的课程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的建设是满足学生对于量子力学知识与技能需求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传统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的问题分析,并提出高等量子力学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以及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高等量子力学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索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哥本哈根学派作为量子物理学界公认的"正统解释",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哥本哈根解释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主义思想。这些思想表现在量子力学对客观物理世界的认知、描述、测量和调控等诸多方面。从信息主义的角度反思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哲学内涵,对理解量子世界的奇特和量子理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光电信息类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近几年对波动光学和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手段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物理学专业《量子力学》课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教学手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实际接受程度,并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分析了高校信息电子传统实验教学现状及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说明了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根据信息电子类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需要达到的实验效果,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信息电子仿真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最后总结了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电子类专业理论及其实践操作,有效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英语"听、说、读、写"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作为中职教育中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也作为"重头戏"出现在中职教育的课堂上,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进行梳理,总结了信息类课程的特点,即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经过分析提出信息类课程的授课方式,并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对信息类课程加以总结。如何上好信息类课程,如何在学生中开展有关信息类课程的教学成为一大重点及热点问题。通过对该类课程的浅要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和同领域的教师切磋经验,并从中汲取教育教学经验及机智与之共享。  相似文献   

20.
系统仿真类课程已成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在理论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程建设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需要精心设置和规划相关教材,本课题组从仿真工具、仿真概念、专业应用三方面进行整合,在教学内容改革、精品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完善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建设工作,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系列教材。通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特色鲜明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系统仿真教材体系,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