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导入是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动机。依据政治学科特点,利用学生时政演讲进行课堂导入,通过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充分结合,以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导入的效果受到限制。如何化解现存问题,实现效果最大化,需要从学生时政演讲与教师利用时政演讲进行课堂导入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具有极强的时政性特点。高中政治教师往往采用学生课前演讲的形式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把时政热点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自信心,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设计好课前演讲环节,才能充分发挥课前演讲在整堂课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打造高中政治灵动课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尝试完善这一教  相似文献   

3.
“无情境,不教学”是高中思政新课程的一般特征。目前的思政课课堂情境设计存在偏重知识、偏重兴趣等诸多问题,而对情境在思维激活、价值引领、实践探索等方面的功效存在选择性偏差。这无疑淡化了思政课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基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思政课理应厚积学生知识并助力学生精神成长。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在情境设计上下功夫、动脑筋、展新姿,综合运用时政资源、乡土资源、数字资源、校本资源,让情境中的知识、价值共同作用于学生情智,让情境的知识逻辑与价值意义共同导向学生行为,最终达成见识与能力共生、知识与智慧共长的意义学习。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思政课堂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职业发展规划、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如何利用思政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操守和创新思维。以“课堂思政三分钟”为抓手,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藏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做人做事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经过一年的实践,“思政三分钟”成了学生喜欢的课前“课”。  相似文献   

6.
陈雨露 《教师》2023,(15):6-8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发展。高校要想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要使高校思政课朝着更有底蕴、更具特色、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新期待、新要求。由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部分课堂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部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保证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做到守正创新”“打造思政实践育人共同体”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思政课不同,“大思政课”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全员育人新形态,倡导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强调全方位育人新实践,要求思政课达到“全员参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大思政课”是决定新时代思政课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保障,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指明新思路,为思政课有效融入社会提供新机制。为实现理想状态的“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主体建设,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推进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一体化,构建思政课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形态。  相似文献   

8.
陈菊 《现代教学》2008,(3):41-42
时政教育是教师利用具有时代特点、适合时代需要的新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价值观教育的一种德育,是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时政演讲”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思政+美术”是践行“大思政课”的重要形态。借助美术画开展思政课教学,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思政课运用好红色美术画,能够直观鲜明地展示课程思想,引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共鸣,在审美中厚植爱党情感。美术画进入课堂,意味着教学方式由教师讲解向学生体验思考转向、文字情境资源向红色美术画辅助资源转变、教学空间由单一课堂向“课堂—校园—网络”综合课堂转变。思政课用好红色美术画,引导学生寻美、探美、感受美,必须坚持适应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6P”框架核心观点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质疑为导向的开放课堂,培养学生深度思考、自信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结合“6P”框架内涵、高中思政课和高中生学习的特点,分析“6P”框架在高中思政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从聚焦问题维度、提供思考支架和提高回应艺术三个角度出发,提出高中思政课堂中运用“6P”框架的对策。对改善传统课堂提问模式,探求优质课堂提问艺术和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和新高考的推进,时政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思政课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纵观近年政治高考试题,聚焦时代主题、立足社会生活,撷取命题素材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构建命题情境和问题情境、以时政术语构成参考答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时政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索,并从时政资源的价值选择、教学方式、精准分析等角度,对如何有效开发和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探究,为高中思政课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时政教育是中职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重要渠道,是中职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途径.中职思政课教学与时政教育的融合能够充分体现中职思政课程的本质,能够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思政课教学效率.中职教师要想将时政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就要注重更新思政课教学理念,积极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既是教育界热议的重点话题,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的重要抓手。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应追求思政课堂的有用、有趣、有效,达成“三有”课堂教学目标。“三有”思政课堂通过优化教学策略,让思政课堂“有用”;通过激趣教学,让思政课堂“有趣”;通过融入实践展示,让思政课堂“有效”。“三有合一”,可以有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内在要求,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的实践本源相同、目的宗旨一致、教育优势互补。运用“对分课堂”实现理论、实践、网络三种教学有效配合,不仅是彰显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传承庚续红色文化,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后,各高校纷纷对课堂教学作出一系列改革与探索,高校思政课是改革课程之一。高校思政课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唱主角、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不足。由此,在高校思政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改变授课方式单一状况;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得益彰。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从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个方面去构建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通过在高校思政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最终取得学生的“三率”改善、师生的获得感显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在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将促进社会和谐谱写成时代的最强音.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中,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怎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环节作为“思政课”课程的中心环节,在新时期有机遇更具有挑战.本文将从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入手,着眼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作为课堂教学素材,频繁的出现在初中思政课堂中,或是用来导出教学内容、佐证知识点,或是用来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思考社会问题。无论出于哪种目的,初中思政课堂中,时政新闻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的好帮手。随着老师、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不仅将注意力放在对课堂知识性教学的辅助功能,更希望通过对时政新闻的思考和引导,培育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可知、可学。高校在推动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中,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榜样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实践机制、创新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