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在中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教师、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以往有大量的研究。何进军和刘华山的研究表明,优差生在认知策略上差异显著,优生能运用各种策略并能自觉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周国韬等(周国韬,李丽萍,王立伟)的研究表明,学业优秀生和不良生在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感等方面差异显著。王金丽的研究显示,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问卷测量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在各个分量表上,男女、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因素之间均无显著差别,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为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绩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有显著关系:(1)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时间监控观相比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更能预测学业成绩;(2)就时间价值观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言,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相比社会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更能预测师范生的学业成绩;(3)就时间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言,时间管理效能相比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更能预测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4.
时间管理倾向是指学生在运用时间的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关系。本文综述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中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并提出了改善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提高学业成绩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学优生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凌 《教育探索》2005,(3):58-60
时间管理是形成优生和差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优生和差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有显差异。通过对成都433名中学生(优生175名,差生258名)进行问卷调查表明:中学优生和差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及其部分子维度上的差异显,优生平均得分高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及时间效能感上的年级效应显,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中学生群体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和无聊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卷、正念五因素量表和无聊倾向问卷对214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及无聊倾向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倾向与正念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与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正念水平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改善中学生的无聊状态,应关注其时间管理的方式和效率,同时可通过提高其正念水平,如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正念训练或传授一些可运用于生活中的正念技巧,来降低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227名初中生、18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科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1)时间管理倾向与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性质的科目有极其显著正相关;(2)初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各科成绩的相关显著大于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各科成绩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的假设下,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学习动机诊断测验对345名初二到高二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1)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初中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2)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及其总分与成功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成功动机有一定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可能通过二者对成功动机产生影响。(3)时间效能感对促进的紧张和自己责任性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时间监控观可能通过时间效能对促进的紧张起作用。假设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运用时间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本文综述了国内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相关实证研究及针对不同群体所使用的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量工具,旨在为时间管理倾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通过探讨中学生学习自控力、时间管理倾向、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弄清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人格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漳州市和福安市三所中学六个年级475名学生,对中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时间管理倾向、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点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结果表明:学习自控力、时间管理倾向、学习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对四川成都市两所中学的175名中学优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追求成功动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除外),(2)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3)中学优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上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研究表明初二可能是培养时间管理倾向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边境地区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362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先进的统计方法探讨时间管理倾向和社会适应性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职业高中男生的时间监控观存在年级差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直接影响社会适应性,时间价值感通过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间接影响社会适应性。时间监控观的作用较为重要,可以从时间监控观的教育和训练着手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136-141
为探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习成绩和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对2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8.0和AMO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调节学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在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对重庆市83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年级发展趋势基本呈“W”型。整体监控及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监控及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维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年级差异;(3)女生在目标设置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性别和年级在目标设置和开放性维度上的交互作用显著;(4)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各维度在年级和性别中呈现不均衡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成就动机测量表对西北民族大学的184名回族、汉族、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汉族、藏族大学生,回族、藏族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时间效能感上无差异;回族、藏族大学生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存在差异,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无差异;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时间监控观对成就动机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首先编制了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其中总体克朗巴哈系数为0.848,模型拟合指数χ2/df为1.624,CFI为0.897,IFI为0.900,RMSEA为0.047.研究表明大学生拖延行为和时间管理倾向均处于中上水平,拖延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对大学生拖延行为预测力最佳,解释量达21.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老边穷地区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时间管理倾向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成就动机和内外控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综合影响,对重庆市城口县270名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1)高中生在时间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男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高二男生,在高二年级中,女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高中生时间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通过时间效能感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3)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以成就动机为中介变量对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本文着重分析了动机的一种--成就动机及其作用,以及培养与激励成就动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99-101
目的:分析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宜春市二中15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家庭自我维度外,自我概念其余各维度在年级上呈现显著性差异;除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维度外,自我概念其余各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除生理自我和道德伦理自我外,自我概念其余各维度在学习成绩上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daily lives were examined by interviewing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578 grade 11 students, aged 16–17 years, in Minneapolis, Taipei (Taiwan), and Sendai (Japan) about the amounts of time they spent in a wide variety of activities. Studying, interacting with peers, and watching television were the most frequent activities in all 3 locations, bu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activity differed among the locations. Chinese students spent significantly more time than American students engaged in academic endeavors, such as attending school and after-school classes and studying. Japanese students did not spend significantly more time studying or attending after-school classes than American students, but they did spend more time attending school. American students, in turn, spent more time working and socializing with friends.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s' use of time were related to both cross-cultura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