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的发展主要在于文化的全息发展。学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根据文化形态学的观点,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核心文化、制度中介文化和物态外显文化三个层次。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心态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凝聚制度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事各种关系的和谐;物态文化建设——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三个层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全息的学校文化场。通过对这个全息文化场的建设从而构建和谐生态校园,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培养人、生成人、发展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和谐之情赏心,和谐之画晚目,和谐之声爽耳。和谐的环境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家园,和谐的校园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摇篮。学校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化”时代,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需要“求真、人本、温馨、互助”的人文环境。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建构学校文化入手,坚定不移地走求真、人本、温馨、互助之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3.
教师合作文化:学校课改的文化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构建和谐校园,也自然地需要合作,尤其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合作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和谐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人与环境、与他人、与自身都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以培育"和谐学校人"为宗旨,以人为本、和谐统一、团结友爱和自主发展是其主要特征.在和谐学校文化的内容结构中,学校人与环境的和谐是外层,学校人与他人的和谐是中层,学校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内层.和谐学校文化与教学是一种循环互动关系:一方面,学校人需要在和谐学校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定群体中人们共享的意义体系,文化有五个要点:1)文化是人的文化;2)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同时又构成了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交往的条件;3)文化一定是共享的;4)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5)文化是一张强有力的意义之网,确证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性存在。学校的成员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假设等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而关于学校的故事、传说、典礼、仪式、人们做事的方式方法则表征了学校文化外在的浅层的结构,它是学校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彰显的载体,只有透过学校文化的表层结构体悟其深层的意义,才是学校文化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管理是一种文化.学校管理是文化管理的一部分。学校要取得本质意义上的和谐,必须实行文化管理.用文化来激励人、鼓舞人、约束人、凝聚人。文化管理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理念和思想的引领下进行.才能实现全面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人三者之间具有和谐共生的天然基因,文化在学校与人谋求发展的进程里能够发挥相互沟通、双向促进的作用.文化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进而为学校发展、提升持续发力.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打造"家文化"特色品牌,促进学校全面改革,使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学校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由曾经的典型薄弱校跃升为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8.
张勇 《教学与管理》2013,(27):27-29
文化即"人化",什么样的文化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培养什么样的学校人(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因而"和谐学校人"的培养无疑需要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作为支撑。毋庸置疑,这种"和谐学校人"的培养顺应了和谐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我国传统哲学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维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推动力,科学地认识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学校文化,是将文化置身于教育生态系统中,揭示他们之间的规律,重构学校文化理念,从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文化引领健康、和谐的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构建和谐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文化转型的需要,是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和迅速崛起的保证。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文化”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机构,构建和谐社会学校理应当先。作者建议学校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构建和谐校园。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学校文化的本体意韵,是因为学校文化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和谐的人的和谐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作为校长,应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习管理制度从刚性管理逐步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过渡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探析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期望本研究可以为学校管理者建设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提供理论基础,拓宽教育管理者的视野,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是靠硬件,而是靠文化。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靠的也是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会熏陶出什么样的教师,也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经营学校文化已成为每个校长的共识,但打造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并非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因为文化的经营、文化的积淀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一群又一群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打造学校文化的执行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本文旨在对文化和学校文化梳理的基础上,谈谈在建设和谐校园方面的几点看法:建设和谐的校园主要在校园环境、学校制度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辐射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引导、辐射渗透作用。对于学校而言,加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应然之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善之端。以和谐这一主流社会文化价值观为基础,深入探讨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价值、内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改 《教育与职业》2013,(17):34-35
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然引发学校文化的重构。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文化、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互动共生的课程文化、低碳节能和崇尚自然的行为文化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要发挥校长生态文化理念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学校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构建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德育文化,促进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学校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校和谐文化要科学把握其形成的时代意境和深刻的精神内核,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夯实思想道德共同基础,共建精神家园,共享和谐文化成果,引领社会和谐文化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学校群体文化既有群体文化的一般意义,又有教育领域的特殊性质。组成学校单元的不同群体之间拥有不同的文化理念,相应可划分领导者与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不同群体文化因其内在差异的存在而彰显冲突性,要实现学校群体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可通过提炼学校精神、打造学习共同体、营造民主氛围和建设合理有效的学校制度等途径。  相似文献   

19.
欧小军  阳德华 《教育导刊》2006,(4):10-11,29
文化屏障是一种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质性的障碍。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场域中有三大文化屏障:阶层文化屏障、区域文化屏障和文化冲突性文化屏障。这三大文化屏障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和谐、均衡的发展。消除文化屏障,是我国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把握和谐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学校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校和谐文化要科学把握其形成的时代意境和深刻的精神内核,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夯实思想道德共同基础,共建精神家园,共享和谐文化成果,引领社会和谐文化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