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生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生态是由多种多元的文化要素组成的。中原地区历史上的固定性形成了其政治、经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实际上是制度、价值、精神上的基本一致。而这种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至于现在仍然进行着,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区域性的精神生态,即文化生态。由于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中原文化生态的内涵和外延部非常丰富。中原文化生态的生成与其地域特征、社会历史进程、文化的交汇及其新旧传统的浸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文教资料》2010,(24):86-88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各有特色,其差异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曲线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直线的。形成这些差异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经济制度为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这些差异及产生原因对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形成都与其特定的文化生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自然地理环境是这一艺术形式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社会环境是这一艺术形态发展及变迁的因素。探讨桑植民歌的生成背景,得出桑植民歌是当地各族人民在探索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最动听的旋律,它是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互动制衡运行的产物。自然地理环境是当地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文社会环境是当地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文学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类社会现象一样,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地理分布格局,这种文学的地域分布形态或空间存在状态便是“文学地理”的研究范畴。在中国文学地理影响因素构成中,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而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等则是变数较大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了中国某一时空的文学地理格局的形成。探究中国文学地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学演变过程中的地域特征、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的深入解读,这有助于构建出中国文学与地理空间变化之间的关系框架。20世  相似文献   

5.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和欧洲国家为例,试着探究地理环境中的河流因素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分析中西民族文化的不同,从而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学会尊重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左玉河教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是两种各自独立发展而有着较大差异的文明。这种差异,究竟是根本性质上的带有民族性的差异,还是人类文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这是五四时期乃至近代中国人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也是在中西文化比较中长期困扰中国人的重大问题。今天重点讲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中西文明差异问题认识的历程,弄清中西文明之间的差异到底是何种意义上的差异。大体上说,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色彩艺术,从始社会审美意识的萌发到奴隶社会五色观的形成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人对色彩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伟大的贡献,形成了称之为东方色彩的风格,而且这些对色彩的认识与后来西方对色彩作出的科学结论是相吻合的。中国人是从自然、宇宙、政治、伦理上总结和形成了完全的色彩整体观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民族民间的色彩体系。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历史轨迹,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俄罗斯政治文化,这种特有的政治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俄罗斯人的处世哲学和社会价值观,而且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一个民族内在的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经济之间的最佳组合,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政治文化是以各种要素相关联的复合体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由特定的政治关系所决定。生活在政治生活中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它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累、沉淀的反映,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选择,它是客观社会政治环境和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各层面的因素和政治主体的心态或心理背景都对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产生影响和制约。 纳西族从可追溯的历史时代至今,都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基本生活在同一地域。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汉、白、藏、彝等几个民族有着婚姻关系,但都没有因征服和被征服引起种族变化,也没有大规模、较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是中华文明与全球其他文明在文明发展的比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最为显著的特色。这种历史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为政治基础;以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为物质基础;以儒学为核心的儒法道释多元一体的文化为思想保障;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共存的中华民族为文明载体。科学把握中华文明这一文明特质,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而又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圈,对东亚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中华文明结构1.农耕社会与宗法制度的形成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几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从古到今,一直都是流传最长远的文明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历史的教育教学中,为社会培养全面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努力,促进中学生的加速发展。因此,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路径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五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的经济生活、历史渊源、地理环境、文化发展和民族关系,造就了西部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政治心理.西部民族地区的传统政治心理与现代政治心理杂糅在一起,对西部地区的政治发展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传统政治心理中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了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实现传统政治心理的现代化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这种不同充分体现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本文试图剖析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本质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苏联新阶层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其中的部分人是由原来的体制边缘阶层演化而来,部分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产生的.由于在苏联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财富获得的独特性质,导致其政治认同上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制度变革的愿望和动力,因此,苏联新社会阶层中的许多成员认同市场经济体制和资...  相似文献   

16.
地理环境与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亡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地理环境是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在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它直接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特征紧密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其独特的文明。本文即从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其小国寡民的城邦、海外大殖民运动、发达的工商航海业及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来论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尚武精神在罗马由弱到强、由小至大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复杂地理环境、独特的起源文化认同、公民兵制和统治者的鼓励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与北京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界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与文化特点的形成,无一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北京地区各族民众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而生存。人类和地理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也同样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史家在撰写历史的时候,在思考人类社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婺源古村落生态景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婺源古村落从形成、发展、勃兴、鼎盛到衰落,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和保留了传统的生态文化,古村落的选址、布局、建筑、装饰,都是在徽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其生态景观文化既具徽州古村落的共同特点,又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本文在简述婺源古村落生态景观特点的基础上,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风水学说、宗族意识、历史文化、朱熹朴素美学等方面分析了婺源古村落生态景观的布局成因,解读了古村落生态景观中人与环境相互协调并行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