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创者,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不仅阐明了进行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也提出了如何搞好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些思想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对当前我国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具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基本原则、基本措施等。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特点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结构严谨的系统性、立足国情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孙中山不仅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而且提出了文化创新的思想。毛泽东继承孙中山的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针。邓小平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统一起来,确立了“三个面向”的文化发展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过程中,中央把文化提到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高度,把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使文化建设体现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强 《巢湖学院学报》2003,5(4):7-10,16
我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正是中国文化伴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从毛泽东同志的“双百”、“二为”方针,到邓小平同志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述,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文化建设的论述,恰恰反映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了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这里,我就江泽民同志报告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讲一点认识。首先,关于文化的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关系的原则,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原则,精辟地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他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换句话说,三者关系失调,就不可能真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明确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战…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下)陈先达三、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建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环境之中。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切设想,都不能无视这一客观现实。应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是相...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充分表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要从先进文化与成人教育发展创新的关系,献计献策,与时俱进建设先进文化,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推动成人教育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要求,并提出了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部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强国建设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归根到底是因为方法论的突破创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中 ,实践标准属认识论范畴 ,是思想前提和科学基础 ;生产力标准属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本元论范畴 ,是核心和主旋律 ;人民利益标准属价值论范畴 ,是落脚点和归宿。三个标准具有各不相同的方法论使命 ,环环紧扣 ,层层递进 ,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夺取全国政权,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初步探索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前后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历经岁月锤炼,走向了自觉自信自强的新境界,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刻地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世纪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当前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相关错误思潮加以评析和批判,增强人们抵御、克服错误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牢牢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肥沃土壤之中,在经历"穷过度"的错误认识后,经过新时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再认识,实现了由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政治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自觉,铸造国魂层层递进的逻辑生成,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基本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具有团结民众、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激励机制,鼓舞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以质朴的语言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方向,正确地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7.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缺陷,新经济政策本身的弊病,民主决策体制的缺失,客观外部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经济政策夭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在遵循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等共性原则的同时,应努力塑造和培育个性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领导开始关注韩国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本文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的产生、发展过程、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应该借鉴的经验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面临着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课题。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史观应用于指导落后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仅始终坚持生产力第一的观点和标准,提出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探索符合俄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而且还十分重视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揭示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开创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