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工科院校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出发分析了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仪应具有的目标功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多功能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仪,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测量仪具有参考坐标系的建立、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和车刀纵横方向进给等多种功能,便于学生对金属切削刀具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一名车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刃磨车刀的技术。而能否正确地刃磨车刀,关键在于他能否真正懂得车刀的六个独立基本角度。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车刀的几何形状,合理选择车刀角度,以便正确地刃磨车刀。目前,技校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没有这部分内容,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以下是我设计的《车刀几何角度测量指导书》,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裴旭 《考试周刊》2007,(47):101-102
合理选择车刀几何角度,有利于改善加工条件,提高工件加工质量,延长刀具与设备的使用寿命。现从车刀几何角度在切削过程中对切削力、切削热和刀具耐用度的影响角度,分析车刀几何角度选择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剖析了车刀的组成,并从三视图的角度说明了在教学中不容易理解的车刀的角度,包括车刀的工作角度及车刀的几何角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车工工艺学》 (96新版 )书中所分析的几何角度是针对假定车刀刀尖对准工件回转中心,进给量 f为零时来说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实际车削时,车刀的实际角度与理想角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于车刀的安装位置或进给运动方向的不同而造成的。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车刀工作状态中的安装位置与进给运动两个因素对车刀几何角度的影响,分析如下: 车刀的安装位置对其几何角度的影响   刀尖安装得低于工件中心时所引起的角度变化。 车外圆时,若刀尖装得低于工作中心,则前角γ实减小,后角α实增大,如图 1(a)所示…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104-110
便携式乔木树高测量仪基于以往林业测量设备的工作原理,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位移测量模块、倾角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组成。通过单片机MSP430与倾角传感器模块进行通信,将检测到的数字信号转化为倾角值,并结合位移测量模块进行模型运算获得待测点的树高值。数据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测量数据,并将数据保存在存储模块的SD卡中。测量树高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算法,因而不需要测量水平距离。选择一颗长势较好的银杏树,对其测量了16次,得到该树高测量仪的相对误差为-3.93%~2.60%,仪器测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该仪器体积较小、携带方便、容易操作并且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以改善非台阶孔车刀加工性能为研究对象,对传统通孔粗车刀几何形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内孔车刀具有减小切削力、切削温度相对降低、减少切削振动与噪音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刀具几何角度在《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中是一个难点.按投影作图方法绘制刀头几何形体,是认识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形状、进行求解诸派生角度、图解法分析刀具的基础.而对刀具切削部分的投影作图,至今没有一个较为完整、准确的画法.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图解法是学生通过前后刀面与各坐标平面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刀具几何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立刀具的空间立体概念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一把γ_o>0,λ_u>0,α_o>0,α’>o>0的直头外圆车刀为例说明投影作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04-106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础上,用应力测试模块、线阵CCD单片机计数模块设计了智能化金属丝弹性模量测量仪,并对该测量仪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测量仪采用TSL1401线阵CCD捕捉干涉圆环的光强信号,并通过单片机自动精确记录和显示干涉圆环吞吐数量,从而实现对金属丝的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表明,所设计的金属丝弹性模量测量仪能实现智能化测量,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LM3S610微处理器和振动速度传感器设计一个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功能的振动测量仪,该振动测量仪适用于由电机拖动的中低速旋转设备的振动测量,具有现场实时显示和报警等功能,并通过蓝牙模块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上位机具有数据保存、回放等功能.振动测量仪能适用于复杂的安装环境,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视觉测量是采用机器视觉精确测量和定位空间几何尺寸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业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运用基于HALCON和VC++混合编程方法开发了电子元件视觉测量软件工具,实现了测量图像采集与显示、视觉测量等核心算法及其功能;设计并构建了由工业数字摄像机、工业镜头、光源等仪器组成的电子元件视觉测量硬件平台,并依此对软件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达到预期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石棉生产过程中石棉厚度动态监测难的问题,采用高精度机床仿形头作为厚度监测传感器,将实际的厚度(位移)经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并采用高精度电桥来获得微弱的厚度(位移)信号,通过高精度的仪表放大器完成信号的转换,最后用高精度数显表显示测量结果. 利用该方法制做的测量仪,分辨率为1,测量范围为0.01—5mm, 测量偏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1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提出“4个模块+4级平台”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系统采用ARM920T作为核心处理器,以低频信号作为信号源,采用DDS技术,从而实现相频,幅度,频率特性的分析仪器,能够简单的实现信号源的时域和具体参数的波形。本系统主要由ARM920T控制处理器,DDS扫频模块,ADC采样模块,DAC输出模块,检波滤波器模块,扫频信号源幅度模块组成。其中处理器采样ARM920T,扫频信号源采样DDS芯片AD9851,检波模块以AD637JQ芯片构成,相位检测模块由AD8302芯片构成,通过DAC芯片TLV5618控制扫频信号的幅度。通过实验本仪器可以检测20Hz到1MH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基于FD-TC-B型导热系数测量仪的加热平台.采用DS18B20集成温度传感器对温度信号采集,由AVR单片机结合上位机编辑LabVIEW软件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处理,通过PID算法稳定控制加热盘温度,实现全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实时显示温度曲线,数据自动存储和计算,良好人机界面功能的改进型导热系数测量仪.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并通过测量验证了改进型导热系数测量仪装置可靠,数据直观准确、精度高、测量时间短和测量方法简单,能满足科研测试和教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数字电压表是电量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也是诸多数字化仪表的核心与基础.以AT89S51单片机、ADC0809和共阳极数码管为主要器件,设计了一种4位的数字电压表,通过Proteus软件仿真表明,该电压表测量精度高、扩展功能强、性能稳定、成本低,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光计是测量平行光偏转角度的仪器,它的调节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对分光计的教学提出4点改进措施:分类列表辅助讲解、借助仪器测量调节、加强望远镜外的观察调节、改进调节手段避免环境对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智能式电容水平测定仪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水平测定仪,在使用过程中功能过于单一,即只能检测被测面水平与否。对此,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变介质式电容传感器制成一种既具有能够进行水平测定功能,又具有能够测量、设定一定倾斜角度功能的智能式电容水平测定仪。本文主要介绍这种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这种仪器是有源器件,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只是普通的220伏交流电,它有测量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灵敏度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on the challenges we faced in designing an instrument aimed at measuring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topic-specific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After the instrument was conceptualised and developed, it was administered to 30 pre-service chemistry teacher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strument can be used as a teaching tool to enhance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topic-specific PCK along with some limitation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forementioned PCK assessment tool for enhancing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topic-specific PCK and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measuring and enhancing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PCK. Finally, our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ways in which science-teacher educators can engage in transforming the concept of PCK and its use for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