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经典教育之应当 工具,从刀耕火种的“刀”、结绳记事的“绳”,一直到4核6核乃至N核(N)的计算机,无一不是人之器官功能的延伸。随着“装备”的不断升级,人改造自然、创造世界的活动和成果也不断升级。然而,人的器官外化延伸也不可避免地催生着人的分化与异化。渐渐地,现代人在工具的泛滥与失控中积重难返,只得不断饮鸩止渴,直至完全迷惑自我、迷失在人一手造就的纷扰与喧嚣中。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加强古典教育,就是要强化今人与初民之间的精神联系,它的根本意义在于让我们回溯人类最初的生命精神,从而获得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命滋养。经典本身代表着人类的优良经验,乃是人类记忆的结晶。经典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化对教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是西方价值霸权、文化帝国主义与英语霸权。经典教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所必需的选择之一。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不仅不能成为反对经典教育的理由,而且反过来,它还是为经典教育进行辩护的有力武器。在全球化语境中,经典教育是主体文化精神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潜在走向现实,从感悟转化为创造的过程,是培育、生成、壮大具有世界文化竞争力的中国民族精神的过程。经典教育的哲学辩护既不能是儒家的守成主义,也不能是永恒主义的复古主义,而应当是开放的语言哲学、文化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辩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框架内,经典课程可以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单独开设,其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文化陶冶。哲学解释学为我们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方法论,经典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体验、对话、阐释、评价、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中文教育中首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因为经典文本的阅读不仅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摇篮,而且可能成为孕育、揭示规律的母体。  相似文献   

6.
经典阅读是成人继续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简略介绍了经的意义,分析了成人阅读经典的益处,重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经典阅读的教育意义,每个方面的教育意义都通过分析经典里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阐释了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的三个特点:培育优异心灵,阅读经典著作,倾听伟大心灵的对话;对自由教育与经典阅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经典阅读在当下语境下何以可能。针对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发展在各阶段的不同状况,分别提出三种建议。  相似文献   

8.
精英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的,又称为“经典文化”。它是中学语文课程建设长期赖以发展的内容基础和价值基础。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精英文化处于一种“赢弱”状态,课文的“泛经典化”、经典文本的“滞后态”、精英文化的“低关注度”等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学。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寻找阅读经典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9.
经典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阅读经典可启迪智慧、丰富心灵,提升人文素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仅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从意义与途径两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经典阅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经典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阅读经典可启迪智慧、丰富心灵,提升人文素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仅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从意义与途径两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经典阅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正《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讲的是出征、出发,而《奥德赛》讲的则是回归,似乎预示着出发与回归,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伊利亚特》蕴涵的是人类生活的‘出征’模式,即那种为美而战斗而牺牲而捍卫尊严的永恒精神;而《奥德赛》则意味着‘回归’模式,即那种出征之后返回自身、返回家乡、返回情感本体的永恒眷念。"[1]人类的出发点无疑是自然,文明发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考察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认为,以审美为基础的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中有一部分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经典阅读和实践活动这两种教学方法.前者是许多专家学者开出的良方,旨在将学生之"思"导向本源.后者则探索以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做"中"学",强调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和引领.  相似文献   

14.
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大背景下,经典文本与群文阅读存在高度契合性.基于经典文本构建科学、多元化的群文阅读机制,让学生从传统单一文本阅读走向多篇阅读,使其不断从多文本阅读中获得新知识、新理解,进而建立多文本阅读模式,最终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质量.本文以人教版语文教材《荷塘月色》为例,简要分析开展经典文...  相似文献   

15.
教育经典是教育学人集体的阅读经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淀变成了集体的无意识的知识范本。它是教育源起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学人、教育工作者反复阅读、理解、评论、传颂的著作;也是教育家、教育学家对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阐发的教育忧思,最终凝结成的教育智慧的文本字符。教育经典的"历程、历史"的本根性,"知性、智性"的批判性,"人格、人性"的实践性,"发生、发展"的结构性走向未来,不仅增添了教育的深度与厚度,而且也是对当前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一种指导与规劝,也能对教育未来发展做出各种尝试性的展望与远景设想。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91):47-49
对中学生开展积极的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直视内心、接受现状、不断内省、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而依托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开展的生命教育,以其温和润泽、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为广大中学生所接受,具备指导现实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长远意义,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卢金明 《文教资料》2012,(16):63-65
教育经典是中文系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精神食粮。调查发现,中文系师范生教育经典阅读呈现高认可度、高需求率、阅读数量偏低、阅读质量偏低等特点。为提高教育经典阅读品质,首先要准确定位教育经典在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教育经典的阅读价值;其次要加强教育经典阅读方法指导,正确处理导读与自读、快读与慢读、吸收与质疑、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勃兴和互联网文化的兴起,原本作为精英教育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面向普通青年人的大众教育,这个转变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智力水准越来越低,同时导致技术化教育越来越代替知识型教育,人文理性和审美理性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越来越边缘化,缺乏指导的大学生阅读不可避免地迈向阅读的碎片化、实用化、生活化与浅层化,这对形成良好的人格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学经典作为通识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集中在两个关键词上———"现代人"和"现代性",因为现代中国区别于旧中国,是"人"的觉醒和社会的现代性追求,这两者是现代中国最本质的特征和追求,是晚晴以降历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作为哲学学者在治学的过程中,当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阅读哲学经典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如果说阅读哲学经典是治学的必由之路,那么理解哲学经典则是治学的根本之道。阅读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哲学经典;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哲思。问题式地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性地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研究哲学经典,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诲,推动哲学发展,创新哲学思维,使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