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哈尼族祖先崇拜是对亡灵的崇拜,其经历了早期图腾女始祖崇拜、母系氏族女祖先崇拜、父系氏族祖先崇拜、部落祖先崇拜、宗族祖先崇拜、家族祖先崇拜和家庭祖先崇拜,其中家族祖先崇拜还分父系家族祖先崇拜和母系家族祖先崇拜,并哈尼族祖先崇拜在哈尼族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曾以不同的形式居于原始宗教信仰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宗法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重分析中国古代父系氏族形成后,宗法制的确立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和在封建社会各时期的演变,对我国历史、社会发展,民族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绝大多数地区进行了封建社会。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了苗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苗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山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共有125万人口。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复杂原因,在其社会结构中仍明显地保留着若干原始父系血亲家族制度的残余形态。近几个世纪以来,哈尼族社会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和汉文化的不断影响,父系血亲家族结构中的私有成份比重不断加大,甚至近乎全  相似文献   

5.
名词解释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细胞。氏族成员是因血统的束缚、生产资料氏族所有制、集体的生产和消费、氏族的风俗和宗教的崇拜而统一起来的。在氏族制的历史发展中,有两个连续的阶段——母权制和家长制——被替代了。母权制时代,计算氏族内的血统关系,是要按母系进行的;妇女在氏族内占有优势的地位。在家长制时代,母系家族被大的家长制家族所替代,计算血统关系开始按着父系进行了。由  相似文献   

6.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如何归纳和总结浩渺纷繁的史实,是教好、学好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的第一个关键。现以国家师范教育司编写的《历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自己从事历史教育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以期对解决归纳、总结各阶段历史问题有所帮助。一、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时期此期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即人类最初的发展历史。应主要把握氏族制是如何由“北京人”时期经过“山顶洞人”时期而发展为“仰韶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时期是氏族制发展的繁荣阶段,要把握好此期氏族制的特点。在父系氏族…  相似文献   

8.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人由猿猴进化来的达尔文理论与原始社会都是从母系氏族逐渐发展为父系氏族的分期是不一致的.而且考古资料不能证明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其原始社会的进化都是从母系氏族变为父系氏族并不一定是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0.
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客观地了解造字时代的相关社会背景,也能从中发掘中国古代性别文化发生发展的轨迹,即男性被完全忽略的母系氏族时期——夫权意识逐渐抬头的过渡期——男性崇拜绝对化的父系氏族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得出我国古代的性别关系总体上处于男女不平等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休闲的前提和基础,休闲是劳动的目的与归宿。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劳动与体闲的这种本真关系却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原始社会的劳动与休闲浑然一体;奴隶社会则是无酬劳动基础上的劳闲对立;封建社会是有闲劳动基础上的劳闲对立。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都城的地理分布,分析论证了中国历代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得出国都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等5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家族曾经在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一直是政府乡村治理的直接和主要依托,并在各个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家族已经由一个政治、经济共同体转变成以情感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共同体,家族势力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继续会因多种影响而进一步衰退。家族势力从农村治理中逐渐淡出是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朱宁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17-20,24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存续必须形成众生之俭;奴隶、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的礼义之俭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禁欲积财之克俭对资本主义的生产的起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的经济形态时,为了缓解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适度节俭将是我们对消费伦理的明智选择,节俭精神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礼教和理学对宋代妇女的捆索,不仅使她们在心理特质上对愁更敏感,同时也使她们情感意识开始苏醒;在元蒙南下、国难当头的社会大动乱之际,这些女性更表现出高扬的民族气节;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楼歌妓,渴望身心自由的民主意识也比前代更为强烈。不同的女性将她们的思想意识借助"词"这一特殊载体表现出来,其词作中浓厚的感伤情绪是他们心灵痛苦的倾诉和与命运抗争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妇女作为哈尼社会中占一半的人口,她们也是文化的载体,她们身上保留了哈尼族传统习俗中的很多文化内涵。又由于妇女们长期以来与外界的联系较男性要少得多,因而她们身上保留的传统文化要多于男性。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她们身上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更深层面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哈尼族妇女的变化及这种转型对整个哈尼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哈尼族舞蹈提供了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异彩纷呈,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由于不断迁徙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特征。它含盖了哈尼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也为我们探索哈尼族舞蹈历史与动律风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象依据。研究哈尼族舞蹈对我们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哈尼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元12世纪初,女真人在阿什河畔建立的金王朝,对于黑龙江流域古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女真人以飓风之势入主中原,造成了时代的震荡和社会大变动的局面。女真人在入主中原以前,主要居住在荒凉冷僻的黑龙江流域。那时尚处于农奴制阶段,且带有大量的军事民主制与家长奴隶制的残余特征。在与契丹族、汉族进行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中,女真族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其中的部落酋长、军功阶层或新生的农奴主,一跃而成为封建地主。新兴的女真族军事地主阶层,以“汉化”为主要目标,又籍借于“崇尚女真旧俗”的原则,将契丹文化和汉族文化作为一种新鲜活力注入到自己的整个民族肌体中,为本民族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气象。金代黑龙江流域的文化更新以及精神面貌的转换,深刻影响了当时北亚及东北亚地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格局的演变。从而推动了黑龙江流域的文化进程,并出现了历史上的繁荣而壮阔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舅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舅权是哈尼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的事实,它对哈呢族历史的发展存在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哈尼族社会中曾经存在过的舅权思想、表现及成因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巴郡的政治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政治上,巴地由一个奴隶制王国转变为封建国家统治下的郡级行政区,接受秦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促进了巴族社会进步,提高了巴人社会地位。经济上,实行封建赋税制度,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