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生动形象,辅之喷射液体颜色顷变,引人入胜。化学教学中,作好这种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启发其深入思考.这样,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问题 高中接触的主要喷泉实验是"氨气的喷泉实验",该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其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基于教材的实验的效果尚有改进之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了一种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典型的实验之一,颜色壮观,趣味性强。按教材做喷泉实验,缺点多,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在参照他人经验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找到一种操作简单易行、高效省时的新方法。现表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美丽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其原理是:挤入烧瓶内的少量水将烧瓶内的氨气大量溶解,使烧瓶内气压骤然降低,作用在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内,从而形成喷泉.水中加入酚酞后,喷泉溶液由于溶入了氨气而呈碱性,因而变为红色,使现象更加明显、生动、美观.但是由于玻璃硬质烧瓶形变细微,我们并不能观察到烧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一本质现象.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故实验现象不完善的实验设计,留给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氨的喷泉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实验.用注射器进行微型喷泉实验,节省药品,容易操作.将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喷泉实验的装置略作改动,可以使喷泉实验与溶液密度以及化学发光实验结合进行,增加实验的综合性及趣味性.一、微型喷泉取一支中号试管,配上橡皮塞,取一支20mL干燥注射器,活塞上涂上凡士林.配上一枚16号注射针.将注射针穿刺入橡皮塞,装配成图1一氨气的收集装置.打开橡皮塞,向试管中加人0.5克氢氧化钠固体,滴人5滴浓氟水,塞上橡皮塞.产生的氨气自动将活塞慢慢向上推·收集20mL氨气,取下注射器,用另一橡皮塞套住注…  相似文献   

6.
〔原理〕 挤压塑料瓶,让少量水进入放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园底烧瓶中,由于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溶解度很大,这少量的水将促使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溶解,使园底烧瓶中气体压力减小,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喷泉。  相似文献   

7.
喷泉实验形象地说明了极易溶于水的某些气体的性质,该实验趣味性强,我对此实验进行了认真探索。 一、封面设计的凝点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一册(1995年12月第2版)封面设计是一个喷泉实验的装置图,咋看很漂亮细看有疑点。与该课本的第12页图1—12和第  相似文献   

8.
取一个与100ml 烧瓶相适应的橡皮塞,再取一根16号麻醉用注射针(长10cm),刺穿橡皮塞后,用钳子将针头夹扁之后,再塞入已集满 HCl 气体的100ml 烧瓶。再将上述烧瓶倒转,并安上盛满水的100ml 针管,(水中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由来] 2003年,我校青年化学教师李金花在宜昌市高中化学优质课竞赛的课堂上,演示了用SO2气体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当时,有很多听课的专家感到疑惑,在课后亲自操作进行了验证.其实,这一成果是沿用了学生所做的一道综合试题,并由学生试验成功的.其研究的经过发表于《化学教育》2006年第2期题为"有意的研究、无意有发现"一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高一化学课本中氨的喷泉装置和几种气体的制取方法进行了改进,可做多种气体的喷泉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极富有趣味性,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气体性质的理解记忆。1实验装置取一个250mL的圆底烧瓶,配上带尖嘴导管的单孔塞,另取一支100mL的注射器,用带有  相似文献   

11.
12.
游公园时,遇到壮伟美丽的喷泉景观,顿会感到新奇,驻足其间,遐思万千,流连忘返。为什么水管的水能从多个喷嘴喷射成很高的水柱呢? 这是因为水管内的水具有很高压力;它与管外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所致。果真这样吗?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有趣的喷泉演示实验,一是氯化氢的喷泉实验;二是氨的喷泉实验。这两个实验现象鲜明、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好,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分析、推理、判断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动机...  相似文献   

14.
形式各异的道德教育靳忠良,楚岩编者按:随着世界向国际化、信息化、观代化迈进,我们已不再也不能拒世界于门外。中国人推崇"三人行,必有吾师",了解接纳这个世界是为了借鉴与学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政体、习俗、肤色,但是却逃不脱人类社会的大...  相似文献   

15.
刘素珍  李旭珍 《化学教学》2000,(4):46-46,44
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做喷泉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可以做喷泉 ?喷泉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圆底烧瓶不干燥行吗 ,圆底烧瓶不倒置行吗 ?我们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分析 ,且做了实验 .烧瓶通过玻璃管与烧杯组成一个连通器 ,烧瓶原先装满气体 ,压强较大 ,大气压无法将烧杯里的溶液压入烧瓶 .挤压滴管的胶头 ,一部分气体溶于水中 ,气体分子减少 ,烧瓶内气压降低 ,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石蕊溶液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 ,于是形成了美丽的红色喷泉 ,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由此我们知道 ,降低烧瓶内的气压 ,则是形成喷泉的关…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喷泉实验是个难度较大、富有探索意义的课题 ,同时又是具有重要位置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一册 (必修 )将它置于封面 )。我们以前关注更多的是改进实验装置 ,以增强实验的成功率和改善实验的演示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综合性课程的开设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们关注的视角重心应该转向如何进一步挖掘实验的功能 ,让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索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 ,笔者认为 ,喷泉实验的研究应把关注重心移至探讨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成功的关键 ,列为重要的是依据其…  相似文献   

17.
HCl或NH_3没有集满等因素的干扰,其原因是:由于实验所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密闭的容器里存在着水和该气体的蒸汽压,以及“喷管”的水位差压的缘故。为使烧瓶充满水,可松开烧瓶的塞子,再从锥形瓶的弯曲管吹气,使水刚好充至烧瓶的塞子下,就制得1体积水吸收1体积气体的盐酸或氨水。那么,由此实验制得的盐酸和氨水的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和pH值各是多少? (1)求溶于水气体的摩尔数(n): 若实验在常压、常温(t℃)下测定,V为升根据:PV=nRT则n=PV/RT(mot)T=(273+t)K。 (2)求溶液的百分比浓度(c%): ∵由此所制溶液的浓度极稀,∵D_(溶液)≈1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氨气喷泉实验耗时长等不足,可用矿泉水瓶、注射器、输液管和长针头等简易材料,设计一套将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整合为一体的简单演示装置。改进装置既能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也可以用铵盐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相似文献   

19.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一个既有趣又值得回味的实验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我参与并指导了喷泉实验的研究.一次学生为了证明SO2的水溶性及水溶液呈酸性而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特点,采用了喷泉实验,结果失败了.为探究其原因,笔者和学生一道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氯化氢(1:500)、氨(1:700),可以用水作吸收剂,做“喷泉”实验来验证。但大多数的酸性气体,如Cl_2(1:2.5)、CO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