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肇始于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虽然早就成为了历史,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凝聚机制,在长期的历史中,不仅承负着整合传统社会生活,维系社会内部文化生态平衡的功能,同时它也具有极大的心理健康的功能,本文认为,科举制度虽然导致了不成熟的权威型人格的产生,但是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获得安全感、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力,也成为个体进行心理调适的有效方式,文章还分析了废除科举制度后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社会成员边缘化、群体性心理挫折等,从而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道德内化中的主体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要化解这种紧张关系,就必须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并成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个体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内化,它不是被动吸纳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而是能动地选择、建构个体道德系统,充分体现了个体道德建构的主体性;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终生努力的事业;它不是既成不变,而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所以,道德内化的主体张扬过程就必然内含着道德创新机理,从社会方面看,即要给个体道德活动以充分的自由权利;从个体自身方面看,个体只有具备相应的道德建构能力,才能有力推进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对于塑造传统士人的个性及集体心理影响深远。不同身份的士人对科举的认同心理、应试心理明显不同。举人群体在整个科举士人体系中承上启下,研究其独特个体,对于窥视整个群体心理和集体行为,意义重大。晚清士人左宗棠以举人身份建功立业,对科举爱恨交加,认同科举的同时,又为科举竞争的残酷深感无奈。他虽要求子女积极应考,但又笃信福报思想。举人身份使左宗棠建功立业过程尤为艰难,导致了他自信与自卑交织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官吏选拔的重要制度,唐代基拳上走向完善。这种以考试取士的制度事实上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时代风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地方文化也概莫能外。考索永州地区唐代的科举制度状况,目的是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公平取才的"抡才大典",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对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鲜有人做形象、简练而全面的概括。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以木制帆船、剑所比喻的科举制形象、生动、客观、全面、简洁地刻画出了科举制度发展的全貌。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和研究,笔者眼中的科举制度是一幅中国古代历史水墨画长卷,满卷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古代文化气质,渗透着中国古代历史之美,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功利主义意识逐渐增强,大学生意识理念逐渐异化,大学生群体间差距明显拉大,某些个体存在意义随之减弱,其社会地位也日趋滑落,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了严重冲击。从现代社会学理论角度出发,考察分析大学生异常行动、大学生异常心理、大学生异常文化、大学生异常习惯等异常行为表现形式,有利于从本质上厘清大学生异常行为和系统管控。  相似文献   

7.
万涯 《成长》2005,(10):10-12
性观念经过社会文化锻造,存在于一个群体、一大批人中间,带有系统性,受传统和社会环境影响,有着较强的时代性。性观念不是个体所独有的,但具体到单独的自然人,给性观念带来巨大冲击的、是他们所经历的,不能忘怀的重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8.
吴淼 《文教资料》2012,(27):191-193
由于现实主义倾向的存在,以及国家意识中主旋律的影响,反恐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置往往不再是通过个体呈现,而是通过群体和集体的形象进行展示。以往的个人化逐渐演变成了个人化和群体化并存的局面。尤其是在911之后的反恐电影里,这种人物设置倾向更加明显,总体说来这是共同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用今天的文化观念去观照五十年代邓友梅的小说《在悬崖上》,便会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 :作品中的“我”不是迷途知返的典型 ,而是“以理驭情”的悲剧形象 ;作品中的“妻子”不是新型的妇女 ,而是向传统道德观念屈服的女性 ;对作品中的人物加丽亚不应贬而应褒  相似文献   

10.
阿Q形象中隐伏着民间匪性文化人格,这体现在阿Q的身份、心理、精神资源等方面。并且这种匪性人格不是阿Q独有,而是在民族文化心理中普遍存在。阿Q的形象反映了究竟在怎样的社会生态文化中会潜伏匪性从而导致匪盗的产生。匪的产生不仅有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还有不能忽视的文化心理诱因。  相似文献   

11.
社会群体及个体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有心理承受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如果社会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加大。超过了群体和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因此加强大学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需要对大学全员进行心理健康及心理保健教育,增强预防危机的意识,研究危机形成的机制,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2.
观点举要     
<正>GUAN DIAN JU YAOP10中村贵太湖流域春申君传说研究——以上海为例"申"并不是近代产生的"创造物",而是上海当地人根据春申君的治水传说与其治水人物、开城之主等形象,通过他们对春申君的集体记忆与认同,渐渐地联系到上海本地的地域文化概念。春申君传说在现代上海的城市空间里,是作为"春申文化"构成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资源,并由上海市民(即住在上海的各种群体,可以说是公  相似文献   

13.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4.
《阅微草堂笔记》顺应民俗社会心理,取法民间叙事,以鬼神狐怪的形象以及民间赋予这些形象的显著特征用作伦理宣教的重要手段,因而作品不是简单地展演民俗文化内容,更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表现了作者对正统儒学伦理的阐释和捍卫,作品以创作实践体现了纪昀经世实用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6.
以《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为例,从文化、心理角度论述人们渴望爱、追求理想形象的现实体现以及追求爱受挫时易沉溺于幻想等心理倾向,同时也指出了女性追求爱的出路,以帮助人们来更好地塑造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7.
马鹰 《教育探索》2007,(4):15-17
教师工作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行为.从社会学意义看,教师激励不是将教师作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来考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问题,而是要在社会整体背景下,考虑如何追求一种教师群体激励效应.教师激励不但要从教师需要、期待、价值等个体心理差异性上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教师所处的身份、地位、地区、文化、经济、工作性质等整体社会学意义上来进行群体性激励.  相似文献   

18.
丁举人在《孔乙己》中是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是虚写的形象,其作用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深化对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批判 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后果如何,单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是很难加以全面展现的,而丁举人这一形象的设置,则起到比照、补充的作用,会更加深刻地展现出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特征的实质。 在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是一个值碍重视的社会力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总  相似文献   

19.
老舍是一位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小说家."他并不是在作品中赤裸裸地写'思想',而是通过满足欣赏者的审美要求,用艺术魅力去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间受到影响".<骆驼祥子>作为老舍现实主义的力作,在运用心理描写技法塑造祥子形象方面,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程度.作者结合民族的心理情绪和欣赏习惯,有时采取心理独白的形式传达出人物的心声;有时通过其他人物的观察、感受和态度,侧面描写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有时又借助人物的表情、姿态、动作、言语来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则运用景物描写以渲染、烘托人物的特定心境.  相似文献   

20.
学生宿舍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姑且这样命名),“硬文化”指生活设施、生活日用品的摆放,环境美化及规章制度等;“软文化”指兴趣爱好、谈吐、舆论、信息交流、群体与个体意识及宿舍心理气氛。这种表层和深层文化所呈现的丰富性、自娱性和信息性,影响并支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促使其形成个体心理、意识和行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和任务,就是纳入学校整个德育系统的运转轨道,与总体德育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