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网络》2009,(11):29-29
10月12日,美国宣布与欧洲的大型粒子加速器进行合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数据将首次跨越大西洋,通过美国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提供服务。这一网络将从欧洲LHC(一个跨越法国和瑞士边境的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传送数据到美国1700个科学家和94个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2.
畅想"118"     
近期有关媒体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重元素.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美国科学家潘诺夫斯基和印度科学家库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沃尔夫冈K.H.潘诺夫斯基(Wolfgang K.H.Panofsky)1919年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1964至1984年任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所长。曾成功地领导建造了SPEAR、PEP、SLC等加速器,在他任所长期间,SLAC的科学家作出许多世界一流水平的物理工作,包括若干重大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国际合作,曾先后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四人领导小组和中国科学院的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4.
人物档案陈佳洱生于1934年,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就读大连工学院(即大连理工大学),1954年毕业于长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1963—1966年曾为英国牛津大学和卢瑟福高能研究所访问学者,1982-1984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核物理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访问科学家。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5.
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源中能量为几百万电子伏、速度为2×109厘米/秒的高速α粒子束(即氦核)作为“炮弹”,轰击厚度仅为0.0004厘米的金属箔的“靶”,实现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利用靶后放置的硫化锌荧光屏测得了粒子散射的分布,发现原子核本身有结构,从而激发了人们寻求更高能量的粒子来作为“炮弹”的愿望。静电加速器(1928年)、回旋加速器(1929年)、倍压加速器(1932年)等不同设想几乎在同一时期提了出来。1932年,美国科学家柯克罗夫特和爱尔兰科学家沃尔顿建造成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加速器———柯克罗夫特-沃尔顿直…  相似文献   

6.
上海高教发展的几项国际比较表1科技人员数国别年份人口(万)人均GDP(美元)技术人员(万)小计(万)科学家与工程师技术员每万人口中科学家与工程师数科学家、工程师占技术人员比例(%)印度199083470370311.07247.1463.933079...  相似文献   

7.
张星海 《科技文萃》2005,(10):20-22
7月16日,英国<卫报>报道了人类未来70年内可能发生的10大灾难.其中,"黑洞"吞噬地球被列为10大灾难之首.报道称,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7年前建造了全球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金离子以接近光速对撞而制造出高密度物质.物理学家担忧该座加速器可产生类似黑洞的高密度物质,把实验室甚至整个地球吞噬.那么,粒子加速器真能制造出黑洞,它真的如某些科学家担心的那样,可能吞噬实验室甚至整个地球?  相似文献   

8.
科技简讯     
1994年10月18日,中美科学家欢聚一堂,庆祝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奠基10周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连续稳定运行6年来,在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利用方面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跻身于世界高能加速器实验物理研究十强之列.  相似文献   

9.
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1996年报道: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利用加速器把锌原子加速,并在数星期内不断撞击一张铅箔从而得到质量数为277的11...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简称SLA C)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之一,主要从事高能粒子物理、宇宙线和天体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研究、加速器新技术的研究。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成立于1962年,坐落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内,现有人员1300人,其中从事实验的科学家有300人,接待来自世界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界的访问学者。40多年来,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一直从事自然界基本规律的探索,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收到国际科学界的广泛赞誉。发展历程与成就从193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起,物理学方面的重大成…  相似文献   

11.
回旋加速器是利用磁场使带电粒子作回旋运动,在运动中经高频电场反复加速的装置.是高能物理中的重要仪器.在高中阶段回旋加速器是教材中介绍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实例,也是近代物理的重要实验装置,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笔者结合回旋加速器的发展以及高考中对回旋加速器的考察,对回旋加速器进行探究.回旋加速器主要由圆柱形磁极、两个D形盒状电极、高频交变电源、粒子源和引出装置等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D形盒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南部阳一郎生于日本,后加入美国籍,目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名誉教授.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目前分别担任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和京都大学的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3.
1.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由魏宝林校长陪同视察工作。2.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学校视察工作3.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右四)等有关领导在学校听取 工作汇报4.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牛满江教授(中)被聘为学 校名誉教授5.校本部校门外景6.党委书记吴兴(左四)带领校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学校 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
从21世纪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信息化程度来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加速器,谁先深刻认识并成功获取并科学应用这个加速器,谁将最先获得教学改革的成功。但是在高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许多问题,就这一方面问题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1背景资料 1)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3位分别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A.Steitz)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Ada E.Yonath)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  相似文献   

16.
3月21日,在日本东京千代田私学会馆,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总工程师夏佳文荣获由日本加速器科学基金会(Foundation of Accelerator Sciences,FAS)颁发的2007年西川奖(Nishikawa Prize),以表彰其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的杰出贡献及原创性工作。这是该工程第一次获得国际奖项。FAS设有4个奖项,西川奖是其中的第一项奖,是最高级别奖。  相似文献   

17.
当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建于瑞士的一台粒子加速器)的首次试验并没有将世界导向灭亡时,虚无主义者失望了。一些科学家警告说,这台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一条长27千米的管道内向相反方向发射质子束的设备,可能会产生一个可以沉入到地球核心的微型黑洞,它会吞噬周围物质并迅速毁灭地球。其它理论上的担忧包括之前产生的具有致命危害的不明微粒及危险放射物。  相似文献   

18.
畅想“118”     
张弛 《化学教学》2007,(6):76-77
近期有关媒体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重元素。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2,(9):19
在位于芝加哥费米粒子加速器实验室里,科学家将信息编码成中微子束,而后发射并穿过240米厚的岩石。这种方式的信息编码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科学家希望中微子束发送的信息,能够直接穿过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与  相似文献   

20.
伊本·西那(Ibn Sīnā,980-1037),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哲学思想自成体系,并对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他们的哲学思想的认识论中都对灵魂论有所研究,伊本.西那号称"亚里士多德第二",他走亚里士多德的路线,并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很多进步方面。"论灵魂"就是伊本.西那对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伊本.西那和亚里士多德两位哲学家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灵魂观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