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  相似文献   

2.
文伟珍 《广东教育》2007,(12):86-8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潘瑞平 《广西教育》2012,(22):31-32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点,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5.
<正>"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思维以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而不断发展。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改革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质疑水平呢?一、有效预习,生成疑问"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燕 《成才之路》2010,(12):I0014-I0014
解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点,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既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创造能力的增减;既重视结果的教学,更重视思维过程的训练。于漪老师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再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既然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那么,我们何不把设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呢?我们何不依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谓“设疑”,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提出学生未曾想到或虽有认识但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建忠 《物理教师》2009,30(2):20-2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谓“设疑”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动地提出学生未想到或虽有认识但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某特级教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提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是教师提出教学引领性问题后,再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如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获得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并接受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常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前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生疑、解疑;到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不断探究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形成会“疑”的方法,养成爱“疑”的习惯,提升他们处理文本的能力呢?我认为用下述几种方法进行训练,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4.
相当多的高中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阅读能力不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疑"入手,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识别信息、收集信息,还能筛选信息、评价信息,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生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学中生疑,才会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疑。因此,只有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造。生疑、解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解决疑问,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学中生疑,才会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疑.因此,只有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造.生疑、解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解决疑问,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相当多的高中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阅读能力不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疑”入手,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识别信息、收集信息,还能筛选信息、评价信息,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生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引导学生"生疑"而"质疑"是重要的学习品质,对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力培养质疑的意识。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及时抓住最佳时机,形成乐于质疑的氛围。不失时机妥善解疑,巩固学生质疑的成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教活知识,注意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理清思路,学活知识,触类旁通,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由此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生疑质疑和解疑赵榕飞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里所说的“善于引导启迪”,便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肯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启发生疑、鼓励质疑、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