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继仁同志写的《张大千传》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如果能挤去一点水分,控制笔下的感情,使人相信所写的多是真实的,那就更好了。书分上下册。下册更能吸引人,因为写得更平实而紧凑。记张大千与毕加索见面的一章(《高峰会晤》)写得颇精彩,使人激动。  相似文献   

2.
正齐白石与张大千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时间大致是20世纪30年代。不过,两个人虽有交往,却不太深,而且互有成见,齐白石就曾三"刺"张大千。有论者说,张大千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公然作伪,给自己留下一个抹不去的污点。那时,张大千临摹古人画风,师谁像谁,尤以临摹石涛为甚,造假水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大千作伪,让鉴别家、收藏家头疼不已,齐白石也深感不满。一日,齐白石在家作画,女佣送上一张名片。齐白石见过之后,说:"你只说我不在家。"  相似文献   

3.
时下,什么《满分作文》《快速作文》《考场作文》等等作文选,可以说琳琅满目。有的同学不能正确使用这些书。每当上作文课,作文题目一出来,同学们马上掏出作文选,寻找题目对得上号的文章,开始“仿写”。有的同学手中往往准备了好几本作文选。结果往往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文不对题。有人称之为“仿写”。其实,要写好作文,观察比仿写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学生要聪明地学,教师要聪明地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普通”校任教,总想把书教好些,让学生在我手上有点进步;总在努力成为一个“不算糊涂”的教书匠。1.作文、练笔,活用课内教材。或仿作,如,学了《分马》,我就指导学生仿写《分苹果》或分其他什么的,学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就让学生学着写老师;或改写,如改写了《卖炭翁》,再改写《扁鹊见蔡桓公》;或仿句、仿段、仿开头结尾、仿外貌描写景物描写……这叫现学现用,效果立竿见影。2.课文较深,我常浅文引路,先浅后深。课文《雅量》稍微有点深,备课时,我见“课课练”中的配套文《宽容是美德》又…  相似文献   

5.
教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就象教小孩走路一样,要扶要牵。第六册基础训练中安排的十个仿写习作题,就体现了这一点。指导仿写,旨在练好写作基本功,这也是搞好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关键。下面,结合第六册基础训练六的仿写习作练习(仿照《我的老师》的写作,看图写《邮递员》),谈谈指导方法。 一、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拟定提纲,练好搭架子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6.
第三类教师     
一我的案头,叠着三本书,那是2010年出版的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加之以前看到的《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建刚一口气出了六本专著,不由让人感到惭愧,乃至有点小小的妒忌。虽说这是个有点故事就能出本书的年代,但一年出一本专著的速度,是我等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我们常常说得多写得少,能坚持写的,则寥寥无几。毕竟写东西不像聊天那么轻松自在,是需要点意志力的。除非像建  相似文献   

7.
顾小粉 《中小学电教》2011,(12):133-133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凡饱学之士,除了寒窗苦读,更多的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作为21世纪的学生来讲.更应去拜读大自然这本巨书。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九义教材第十册编写了《习作4学写参观记或游记》。俗话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有米就一定能做成美味佳肴吗?春游过后,作文就一定能写得很棒吗?不尽其然,请看下面两则对比案例。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可高兴了,因为我的习作——《家乡的早晨》在第四届“童心杯”上拿到了优秀奖。很快,老师又把我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还表扬了我。当我沉醉在喜悦中时,一个同学扯着大嗓门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他的这篇文章,有点仿写课本的。”这时我脸上红色打成了一片,心里也不是滋味,因为我确实有点仿写。“他就会灵活运用,把看到的情景写得这么优美、生动。”我真没想到老师竟然这样说,听到这话我扎得紧紧的心才放松了一丝。同学们都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还把我围起来,七嘴八舌地夸奖我。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幸福。经过这次比赛,使我…  相似文献   

9.
鉴赏家、书法家张葱玉(张珩)曾预言:张大千伪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张大千仿南宋人梁楷的《双猿图》瞒过了鉴定大家吴湖帆,吴将其仿品断为自家祖  相似文献   

10.
凡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往往都具有谦虚的品格,在他们身上是找不到文人相轻的恶习的。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与著名现代派西洋大师毕加索的交往,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张大千58岁时,居住在法国尼斯港的加尼佛尼亚城堡,而毕加索正住在尼斯港。当时毕加索已有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