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举秀  王怀学 《高中生》2012,(10):18-20
变式教学是认识问题本质、提高解题训练效果的较好途径之一,而条件变式则是变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存解题时,我们可以针对某一题目的条件进行合理变化。从而得到一组变式题,通过埘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和研究,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既可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做既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义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变换条件的主要技巧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
何佩 《成才之路》2013,(12):69-69
一、案例背景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变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教学。数学变式教学能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在过去的"变式训练"中,教师往往侧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忽视了变式教育"从易到难"的引导功能。因此,我就考虑能否发挥变式的引导功能,把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变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更已知条件或结论,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本文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出"变"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并总结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深刻、广阔、发散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高三的物理教学需要学生多角度深刻理解问题,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现象中探索“变”的规律,从而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笔者通过自主变式探究教学,以母题为本,通过学生自主变式探究,用变式推向纵深,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目标高远、内容丰厚、实践充分、活动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变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更已知条件或结论,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本文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出“变”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通过变式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搭配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变换、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符号化的呈现形式和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凸显有序、全面的思维,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变式教学"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大有裨益.所谓变式训练就是保持原命题的本质不变,不断变换原命题的条件、结论、图形等产生新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究问题.现以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一道课本习题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变式训练.例题如图1,已知点C为线段AB上的  相似文献   

9.
正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一、类比变式,提升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仅仅依靠老师的情景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维珍 《高中生》2014,(1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本文主要从笔者高三复习的几个教学案例探讨高  相似文献   

12.
“变式教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方法之一,它通过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思维障碍,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出“变”的规律,从而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几何画板”在数学解题变式中的应用和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对数学题目进行研究。这就用到解题变式的三种形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几何画板”具有追踪轨迹、实时计算等功能,因此,为了降低认知负荷,它可以用以实施解题变式。同时,在数学解题变式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增加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学习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习题变式探究教学就是借鉴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思想方法和数学问题的编拟手法 ,对数学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中探求规律 ,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增强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1 习题变式探究教学遵循的教学原则(1)递进性原则 .学习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习题变式教学必须遵循两个序列 (一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序列 ,二是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 ) ,进行由低到高的循序变化 ,给学生创造不断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加强变式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变武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变换直观材料或事物呈现的形式,使教学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得到变异,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在"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例题的变式教学最为普遍,通过构建有价值的变武探索研究,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有日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使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本文结合自己一线教学实践.从变图形、变条件和结论、变解法三个方面来浅谈通过给例题"变脸",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但这种教学方式是否真正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是否具有高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行检验?笔者通过广泛阅读和收集文献资料发现: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毕格斯教授提倡的以等  相似文献   

17.
王维珍 《高中生》2014,(3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85页例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精制理论在陈述性知识中的广泛成功实践为背景,以探索在程序性知识中的应用为目的,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师生共同从约束条件、函数形式、问题情境三个维度对问题进行变式,教学过程以学生解题—教师变式—学生变式为主线,以学生对变式的可行性分析和教师的点评为结束点,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组的形式区别和本质联系,在程序性步骤上形成更强烈的信息刺激,达到对知识的精制;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解题明显更加积极,且更加主动去概括题目组的一般性解法。  相似文献   

19.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下面本人从几种类型课中的变式教学和对在变式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高效学习方式,就要从怎样解题上下功夫,"多解一变式一推广"是探索性解题模式,其实质就是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既可巩固基础知识,深化认知能力,又能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