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99—100。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能用可能性大小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相似文献   

3.
兰建波 《云南教育》2007,(11S):30-3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1~102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等可能性事件”的认识;(2)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3)加深学生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认识和理解;(4)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8-100页。【教学目标】1.会用简单的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3.能按指定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教学准备】课件,硬币,实验报告单,  相似文献   

6.
何乃韶 《广西教育》2012,(13):61-6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上)第99-100页。二、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它们的关系,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79~P81例1及相应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49—P71例题及相应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8-100页。【教学目标】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等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对游戏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4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学会判断和验证可能性对双方是否等同,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游戏公平”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定性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只有“等可能性事件”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游戏应该怎么设计,才能使学生深度参与探究活动,真正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呢?林永荣老师执教这节课时,做出了大胆、有益的尝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试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等可能事件,学会用几分之几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加深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认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学习内容领域,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会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能够用“不可能”“一定”或“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并初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将“可能性”分4个阶段,层层递进,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意图和教学目标。“可能性的大小与结果”属于第3阶段,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事件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初步感知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转动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林大贤 《教师》2014,(10):115-115
《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体验"有的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则是不确定的"基础上的深化。教学中,要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理解等可能性是游戏公平的先决条件,并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6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20.
“游戏公平”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定性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只有“等可能性事件”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游戏应该怎么设计,才能使学生深度参与探究活动,真正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呢?林永荣老师执教这节课时,做出了大胆、有益的尝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