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便是翻译。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表达法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个对应的表达法的过程。文章从对比理论出发,着重从词汇、语法、篇章、语用层面探讨了对比分析和翻译的关系.从而揭示对比分析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中,不仅要传译内容,也要传译形式,因为形式本身具有意义。本文通过《三国演义》两个译本在语言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的传译对比表明形式传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例分析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负迁移情况,结果表明第一,在词汇层面,倾向于从汉语到英语词到词进行对等翻译.第二,在句子层面,按汉语句子词汇顺序进行英语句子写作,并将从属结构独立成句.第三,在语篇层面,把汉语表达内容迁移到英文中,篇章主题发展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熟悉词汇含义的多样性和搭配、对比分析英汉句法和篇章结构和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4.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5.
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归化策略在法律翻译中的运用,并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次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文化、语言和读者这三方面的因素及其对法律翻译中归化策略的影响。尽管归化并不能解决词汇层面上的所有翻译问题,但它往往是实现效力对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更表现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结合对比理论,本文着重从词汇、句式结构两方面探讨汉英语言对比与翻译教学间的联系,揭示和强调了汉英语言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刘丹  王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7):120-122
意象必须依附语言形式得以表现,语言形式本身就具有潜在的表意功能。只有同时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象”,才能达到诗歌翻译的形美意美乃至音美。鉴于词汇在诗歌翻译中的关键性地位,本文着重对比了英汉词汇结构和词汇承载意象两方面的差异,评析了其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并提出了诗歌词汇翻译做到“神形兼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诗歌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蓉  侯斌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1):98-103
此文引用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第五十九章《旧钢琴》中的例子,对英汉语言的差异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作了比较:在词汇层面,英汉语言的差异主要是形态、构词法和词序的不同;在句法层面,英汉语言主要是聚集与流散、被动与主动、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在篇章层面,二者有替换与重复、物称与人称等方面的对照。通过这些对比分析,总结出一些英汉互译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英汉在表达形式、词汇选择、句型结构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母语迁移中的负迁移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极大。学生翻译时大多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歪曲语义。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内容增加翻译理论技巧的讲授及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大量诵读英语经典篇章,增强语感,熟悉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模式。还要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汉英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差异,并及时进行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0.
廖顺珠 《考试周刊》2010,(18):106-107
综合英语课程的词汇、句法和篇章教学应引入英汉语言对比分析,重视词汇的语义选择、句子信息解析和篇章的文体分析,并通过翻译练习,渗透各种翻译技巧,包括词类转换法、增减词法、拆分整合、词序调整等,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高年级翻译课程做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词语搭配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之一,也是衡量学习者能否熟练使用语言的重要标准之一。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英语学习者描述文中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的掌握情况。研究发现,学习者形容词词汇贫乏且搭配能力亟待提高,迁移是引起形名搭配错误的主要原因,直译是学习者生成目标语的主要策略。建议英语教学应重视词汇搭配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可以产生正迁移或副迁移的双向作用,而语言习得的要点在于借助母语并通过寻求语言间的对应,转换关系来消除干扰,对比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途径与可能,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全面,准确,地道地把握词汇是重中之重,作为比较语言学分支的比较词汇学则更直接地服务于此目的,本主要通过英汉词汇搭配,词义及化特征方面的对比分析,从一个侧面展示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母语迁移作用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语言学家们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比较汉语与英语思维在三个层面即词汇、句法、语篇的差异,探讨了汉语思维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造成负迁移的原因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除了固有的语言结构差异以外,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受制于彼此文化的差异。深入研究英汉语言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归类其共通性与差异性,结合适当的翻译技巧将尽可能地减小译语与源语的失真度从而达到再现源语语言表达的实际涵义。本文侧重对英汉各自语言文化的对比分析研究,结合彼此语言间的联系,探讨了鉴于文化差异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对鲁迅翻译的研究中,存在着忽视译本考察、简单聚焦译入语文本以及误用译出语文本等问题,导致许多结论得不到具体实例的支撑,也难以引发更深入的鲁译研究。其原因除鲁译作品多、文体繁杂外,鲁译本身的复杂性及鲁译研究者的身份、学术背景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浅析汉英词汇的语义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本文通过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来分析汉英词汇的语义对比,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词汇学习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词的语义分类基础上进行英语一词多类 ,一词多义 ,同义词 ,反义词的比较 ,分析词义比较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词义比较教学法能够从多方面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水平的提高 ,帮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更好理解词义 ,掌握词义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汉英词汇语义转换失误是翻译和写作中的突出问题,它表明学生英语词汇语义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亟待重构。翻译教学要重视汉英词汇语义对比,引导学生关注词汇的语用意义,利用学习词典的语义语用信息,提高学生选词用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讨论中西思维方式中形合与意合这一重要差异为起点,选取典型的体现形合与意合差异的英汉、汉英互译实例,对这些实例的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此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表现;着重研究根据目标语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调整语序,转换句子结构等有效的、可操作的翻译长句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学习中的负向迁移问题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向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外语界对其褒贬不一,然而在外语教学中过程中,对学生作一些适时的对比分析,预见学习者的困难,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取的,文章从四信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即,语音迁移,词汇迁移,句法迁移和文化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