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许多载体和方式,从“戏曲进校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来看,因其特殊性使得儿童戏曲教育备受瞩目,俨然成为保护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手段之一。在幼儿学习生活中,进行戏曲教育可以增进儿童审美情感,促进儿童模仿能力的提高,陶冶儿童的情操。通过儿童戏曲教育传播传统文化的路径有学前教育增设戏曲活动课程、社区网格活动和家庭网格活动注入戏曲教育内容等诸多方式。  相似文献   

2.
"戏曲进校园"的大背景给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在高校戏曲文化教学中,搭建多维立体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赏析作家作品以夯实学生戏曲文化传承根基、鉴赏舞台表演以促使学生了解戏曲美学特征、融入流行文化以激发学生学习戏曲兴趣。  相似文献   

3.
试析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戏曲资源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综合艺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戏曲节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节奏的养成以及戏曲虚实相生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务实与务虚"等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力图进一步丰富完善当下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安徽第一代地方戏曲声腔青阳腔的形成和流播为例,论述了明清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形成和流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青阳腔是江西弋阳腔在徽商影响下流播于皖南青阳一带的产物,青阳腔兴盛之际又伴随着徽商的脚步而风行天下,成为"南北时尚"。  相似文献   

5.
从18世纪晚期第一批华人移民、华人矿工的大量迁移至美国,带来了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传统戏曲,这些戏曲文化在美国不断上演翻译、改编,再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掀起的东方文化热潮,到七八十年代在北美大陆这些文化逐渐的成功,美国华裔戏剧中的文化话语权完成了对"东方主义"的解构,成为美国戏剧和美国少数族裔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嬗变中论述其文化话语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西是戏曲文化的摇篮,戏曲文化之丰富,戏曲剧种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山西剧团数量在逐年减少。为了满足海内外戏曲爱好者的需求,保护山西戏曲文化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通过对山西戏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目的是传承山西戏曲文化,并将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渗透到旅游活动中去,进而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期常熟戏曲家周昂在戏曲评论中,对戏曲理论的总结归纳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本色"视为戏曲语言的最高追求,从戏曲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两个方面阐述了戏曲语言的"本色"观,是对明清以来戏曲语言"本色"观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果在世界文化的大视野中对中国古曲戏曲小说作一观照,则不难发现,中国古典戏曲小说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独特地位,其具体表现为:戏曲小说的产生是对儒家正统文化的一种反动;戏曲小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戏曲小说的形成和成熟虽较晚于其它各国,但中国古典戏曲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完备而独具特色,中国古典小说也以其独特的章回体形式,韵散结合的语言风格,重白描,重渲染的艺术手法给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处处强调他对戏曲和自己戏曲理论的自信,但实质上则流露出很强的"宗元"观念。其"宗元"主要体现在:十分推崇元曲,以元曲为尊,评价戏曲时以合"元曲风味"者为优。李渔"宗元"并不盲目复"元"之古而是借复古以革新,对元曲所短,大胆进行革新,李渔还尤为重视舞台和观众。李渔戏曲理论中的"宗元"观念,有利于促进戏曲及戏曲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赣北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赣北戏曲文化日渐走向消融,如何保护和传承赣北戏曲文化与该地文化旅游开发的关系愈显迫切。针对戏曲文化遗产在保护意识、政策法规、宣传、创新等方面的瓶颈现象,应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人们接受戏曲文化的感受系统,将戏曲文化景观划分为视觉文化景观和听觉文化景观两类,并以京剧文化景观为参照系,在对比分析黄梅戏文化景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戏曲文化景观与地域文化以及文化受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皖北戏曲是一种沿着大运河“游走”的文化,它们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不受到大运河文化的滋润,“水路传播”的特征十分明显。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极具兼容性的文化,皖北戏曲的内容与形式主要都是大运河两岸不同戏曲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在当下传统地方戏曲总体不景气的文化困境中,把皖北戏曲的传承发展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关联起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元明到民国初年皖籍作家所写的竹枝词进行审视,认为这些竹枝词内容丰富,反映了一些地方的风俗民情,对我国尤其是安徽民间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有生动记录,这些材料对研究戏曲史、戏曲文化史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戏曲文化离不开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重视从幼儿园娃娃抓起。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幼儿戏曲教育,需要我们从当前形势、戏曲教育实施目标、途径及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做到以创意促发展、以技术促传承,不断提升幼儿戏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戏曲文化传统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王国维、吴梅、齐如山齐名.齐如山的戏曲理论.弥补了王国维、吴梅剧论实践性不足的缺憾,进一步深化了对戏曲构成原理的认识,推动了近现代戏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以善为美是我国藏、汉戏曲共同的审美理想,也是藏、汉戏曲思想内涵的共性。汉族戏曲中的善恶观主要表现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对“义”的肯定和推崇;对象征正义的清官形象的歌颂。藏戏中的善恶观表现于:对善的同情、赞美,对邪恶的批判、鞭笞;对躬行利他主义的施舍行为的礼赞;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尽管由于藏、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戏曲的审美理想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但“扬善”,始终是藏、汉戏曲内容的核心,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河南传统武术与戏曲文化是该地区历史悠久、内涵广博之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整理田野采风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河南传统武术为该地区戏曲所吸收、借鉴及武戏兴盛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从"悠久的百戏陈杂传统";"突出的‘花部乱弹’特征——民间性与大众化";"消费市场的特殊爱好";"河南深厚的传统武术底蕴与多样的形式与流派"四个角度入手,具体分析该地区武戏兴盛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作《红楼梦传奇》,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在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并最终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提供了途径与平台。  相似文献   

20.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