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语句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而动词短语是句法分析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对动词短语的识别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定义了述宾动词短语,利用规则对述宾动词短语进行了自动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达到了较高的精确率,表明规则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寻常"是由联合短语词汇化而成的复合词,它的演变轨迹是:量词性联合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形容词。"寻"和"常"在先秦两汉时期连用表示空间范围的量词性联合短语。到了魏晋时期,"寻"产生形容词用法,与形容词"常"一起组合使用成为形容词性联合短语。发展到唐宋时期,"寻常"完成由形容词性联合短语向复合形容词演变的过程,后经元明清发展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述宾联合短语是由两个述宾短语并列在一起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属于联合短语的一个类别。连动短语是两个以上的动词依动作产生的先后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动词性短语。一般的语法教材,都只就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探讨,很少进行比较分析。实际上这两种短语从结构上看有共同的地方,初学汉语语法的人,不一定能立即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学科学用科学”是什么结构类型的短语是连动,还是述宾联合这个短语同“上街买菜”的结构是不是一致的区别在哪里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试就述宾联合短语与连动短语的联系与区别,谈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一述宾联合短语…  相似文献   

4.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汉蒙机器翻译系统》为对象,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为例,阐述了从汉语动词短语,主要是附加式结构动词短语、祈使式动词短语、联合结构动词短语、述补结构动词短语、述宾结构动词短语、状中结构动词短语等六种短语,向蒙古语转换中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对蒙古语短语的转换时采用了内部结构消岐法、原型消岐法、限定法和局部规则法等四种消岐方法。  相似文献   

6.
离合词"没戏"是由述宾短语"没有戏"通过结构紧缩、去概念化而最终完成词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既有词汇化又有语法化,高频使用是必要条件;形成动因与机制有隐喻、结构紧缩、韵律构词、重新分析、语用推理、主观化因素。"没戏"固化为动词后,其述谓功能减弱,主观评述功能凸显,语用上主要表否定拒绝、贬低之义。  相似文献   

7.
离合词"没戏"是由述宾短语"没有戏"通过结构紧缩、去概念化而最终完成词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既有词汇化又有语法化,高频使用是必要条件;形成动因与机制有隐喻、结构紧缩、韵律构词、重新分析、语用推理、主观化因素。"没戏"固化为动词后,其述谓功能减弱,主观评述功能凸显,语用上主要表否定拒绝、贬低之义。  相似文献   

8.
在"数量短语+竟+动"句式中,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完成了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未完成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在"数量短语+竟+形"句式中,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肯定正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否定正方向形容词或肯定负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9.
河南封丘方言中有非常丰富的"子"尾变韵.从语音形式上看,这些"子"尾变韵更倾向于合音,是一种特殊的合音音变;从词语构成角度来说,"子"尾大部分附加在名词后面,也可以附加在动词、形容词、或者短语后面,从而构成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是名词化标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X+哥"类词语的结构特征和衍生机制,其结构特征主要可以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和字母型短语。特征型和隐喻型是此类结构的两种重要的衍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谓宾对象介词短语中,介词所标记的是谓词宾语指涉的对象,标记对象的介词一般是“对”或“对于”。蕴涵这种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谓核动词具有[+施加]的语义特征和[十黏连谓宾]之句法特征;它包括“形式动词”、“‘于’缀动词”、“允准动词”和“示显动词”四个次类。谓词性宾语则具有[-受事赋值]和[-致变]两个语义特征,它可分为“心理感知与评述动词”、“动作动词”和“形容词”三类。介词所标记的谓宾对象,须具有[+受涉]、[-倚变]和[+拒载]三个语义特征。其句法主语因受谓核动词的制约,既有施事题元角色,也有当事题元角色。  相似文献   

12.
心理形容词是形容词的一个次类,它们从形式到语义上都与普通形容词有区别,一个明显差异是汉语中存在大量心理形容词带宾语的现象。心理形容词虽然与心理动词在语法分布上有交叉,但其所带宾语充当的论元角色和意向力的方向均不相同。以此为基础,《语法讲义》关于谓词小类的划分可以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好”可以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好”表达的是一种现实的(realis)情态,其主观化程度介乎“太”和“很”之间;“好不+形”的解读涉及说话人心理上的正负期待。程度副词“好”来源于并列式“好+形”的重新分析,其动因是转喻;通过类推机制,“好”从最初修饰形容词扩展到修饰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  相似文献   

14.
形容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类,也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对它的研究却不是那么深入,很多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挖掘与思索。文章在这样大的时代研究背景下,试图通过对现代汉语"动+形"结构的分析,力求找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般分布规律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阐释与描写形容词作宾语的一般规律。希望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阐述能激起更多的同行去深究与探索。形容词作宾语不是汉语语法复杂无规律的表现,这一点也正说明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灵活与丰富。  相似文献   

15.
同形异构体"V+A"可以构成主谓、动宾、动补三种结构关系。各个结构关系内部,不同音节形式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典型性存在一定差异性。动词、形容词内部成员的典型性,句法的控制作用等构成了该结构体异构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词汇是按照单音词向复音词的方向发展的,这在语言学界已形成共识;副词的作用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副词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修饰作用,比如“很”,很多时候它只是起到凑成音节的作用,而表程度的作用则相对弱化。文章通过对汉语中的此类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成因。  相似文献   

17.
“唯谓形容词”应该是只作谓语的形容词,但目前论著中论说的“唯谓形容词”都不“只作谓语”,其中一部分或为动词,或为语素,或为成语中的一部分,其余的虽说都是形容词,但却可以作中心语、作补语、作状语,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唯谓形容词。从目前已有资料来看,“唯谓形容词”的存在是大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18.
绥阳方言"得"[tε21]字的意义和用法十分丰富。可以是构词语素、构形成分;可放在动词前也可放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可以、能够、得到、许可"等;疑问式和否定式也和普通话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我们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发现了动量词、名量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之间的组配存在着一种不完整的关联标记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对“V 数词(一) 动量词 N”结构作出细致、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很+adj”组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其作用主要是做谓语。其中,“很”通常被看作是典型的程度副词,但“很”在做谓语的“很+adj”结构中并不一定起加强程度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形容词的特点和副词“很”的虚化等方面探讨其原因,并总结“很”在做谓语的“很+形”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