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爱XX"格式的不同分式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其所呈现的语篇特征进行了归纳,"爱XX"格式具有表达主观态度的语篇意义,体现了高度精简化和高度口语化的语篇文体特征,语篇依赖性极强,语篇衔接手段较为直接。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按照整合度高低把"爱XX"格式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周蓝宇 《文教资料》2012,(13):15-16
作者从"爱之声"和"苦之言"两个层面,阐述了对于"青铜葵花"那个时代人们心里所想和大脑所思,以及对这本书的认识:大爱无声、苦难无言。苦与爱是并存的,因为人们在痛苦中能慰藉对方,共度难关。对于现在,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感谢痛苦。大爱固然值得赞颂,痛苦也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3.
<正>一、热爱祖国的诗篇屈原的《离骚》是爱国诗篇的精品,文章记叙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对于爱国家胜于自己生命的屈原来说,没有比眼睁睁看着国家沦陷更痛苦的事了,所以选择了勇敢地为国而死。有这样的胆量,屈原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屈原不同,杜甫忧国忧民,他写下一篇篇的传世佳作;杜甫饱受战乱的痛苦,《春望》就是很好的凭证。"白头搔更短",是他爱国的写照。岳飞不仅是位精忠报国的将军,也是位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4.
为师之道,必先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必先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有高尚的品格,要防微杜渐,拒恶于始.古往今来,人们常常低吟浅唱"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为其在痛苦的煎熬中发出的光与热欢呼.……  相似文献   

5.
"三爱"是陈独秀主办《安徽俗话报》时期使用的笔名,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三爱"是指"爱科学"、"爱国家"与"爱自由",而根据对《国民日日报》刊载的《慨论德人自戕事》与《自杀篇》两篇论说以及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言行及笔名变化的考察,可以认为"三爱"实指"爱国""爱真理"与"爱人道"。厘清"三爱"的确切含义,有助于研究陈独秀早期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美丽新世界     
"爱存在这美丽新世界,我喜欢自信的感觉,我看见你微笑像天使,这就是爱的奇妙。"有人说:"如果我们在爱,那么爱并非属于自己也并非为了自己;如果我们痛苦,那痛苦并非缘于我们的创伤,而是缘于整个自然的内部。"生活在这喧嚣尘世的我迷惘而无奈,厌倦了羁绊着的世俗的双眸在瞬间阖上,憧憬着……  相似文献   

7.
我为何而生     
这是罗素为其自传所写的序言,篇幅虽短,但因包含巨大的情感容量,因此历来被人们所传诵。"我为何而生?"这是一个难参的人生之题,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罗素的回答是:爱、知识和怜悯。这三者囊括了西方文化的精髓。纵观罗素的一生,可以说痛苦与欢欣并存。不过自始至终,痛苦也是他生活的动力。在心底里,他还是像雪莱的诗里写的那样:"爱波涛暴风和狂澜——几乎任何事物。"深沉的爱和痛苦汇成一股崇高的悲悯的力量,指引他去追求人类更为理想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箴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其思想菁华和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以纯真的爱和天赋的善追求最大福祉。陶渊明的辞赋名篇《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以率性的爱和天赋的善去彰显本我的处世宣言。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陶渊明曾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易青 《湖南教育》2015,(4):35-36
单元习作似一块"硬骨头",让人束手无策而弃之不用。怎样把教材中单元习作这块"硬骨头"煨成一锅给习作补钙的浓汤?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胜似亲人》的习作指导课为例来简单地谈一谈。一、研读单元习作,琢磨要点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展开,含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让生命重生;《卡罗拉》让爱更加细腻与温暖;《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  相似文献   

10.
张轶 《考试周刊》2014,(14):17-19
《晚安,妈妈》是美国戏剧中不多见的哲理性剧作,讲述女主角对生命抉择的悲凉场景。女儿不顾母亲的劝阻,决然地用父亲的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四十岁的生命。以往的文学评论都是从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男权、女权等角度出发,分析剧本中的母女关系、自杀的主题、女权的缺失、男权的象征地位等。本文从另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即"叔本华"的生命哲学角度出发,超越其悲观主义基调严重的"生存意志论",即人生就是痛苦,人必有一死。人生旅程固然有痛苦,活着固然有痛苦,然而快乐和意义远远大于痛苦。所以,人们要超越"叔本华",不要像女儿杰西死亡,爱着却选择了死亡,也不要像妈妈塞尔玛,活着却没有爱。应该活着且爱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乐于挑战和奋斗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真正活出生命的激情、生活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废名早期的"诗化田园小说"精心建构了一个"桃源世界",但这个"桃源世界"其实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桃园》就是这样一篇颇为晦涩的小说,是一篇表面看去充满美和爱,实则以美与丑、善与恶、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对抗及其悲剧性的结局,体现出深刻的痛苦感的作品。《桃园》中有密集的象征与隐喻,这在废名的小说中是不多见的。小说采取了近似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小说中父女二人的幻想与梦境,就能够发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会饮篇》阐述了什么是爱,而爱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爱者(lover)以及被爱者(loved)。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画像》之所以是一个悲剧,主要是爱被束缚了,爱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文章以《会饮篇》中的颂辞为论点,结合小说《道连·格雷画像》中的三组主要人物关系,分别对其中的lover以及loved的"缺陷"进行分析,剖析束缚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经常陷入爱情,遭受爱的折磨,承受爱的痛苦,享受爱的欢乐,但是却很少对爱做某种深层的思考。当然,如果考虑到爱的形而上意义,考虑到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爱欲的沉思,我们可以说,西方哲学中曾经存在一种爱的哲学。但是经过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骑士和诗人的泛滥陈辞,在文学诗篇中得到了尽情的讴歌与赞颂,这种爱的哲学,伴随着工业和技术文明的摧残,已经凋零殆尽。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缺乏谈论爱,但是很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陈晓华 《师道》2010,(7):104-105
痉挛,疼痛,憋屈,难受……几十年一遇。我想起一句话:放弃一个很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很爱的人,那才痛苦。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那是无比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海外文坛     
<正>川端康成《爱的人们》推出中文版日前,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爱的人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爱的人们》是诺贝尔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收入《母亲的初恋》、《女人的梦》、《有关黑痣的信》等九篇短篇小说。《爱的人们》这部杰出的短篇小说集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细腻温柔,浑然天成,全书以"爱"为中心,描述了九个关于"爱"的微妙瞬间。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背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单元,该单元精选的五篇课文都是通过对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普通人的叙写来表现、阐释"爱"。其中杨绛先生散文代表作《老王》以患有眼疾、生活艰苦、地位卑微的三轮车夫"老王"为对象,将其与自己以及自己一家人的交往点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低年级对句子教学的要求多数是这样的——"读好句子的语气""读好长句子"等等,然而很多老师都只是按表面意思进行教学,停留在"读好"的层面,对其隐性的内涵往往挖掘不到位,致使教学肤浅,没有实现教材真正的教学价值。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分别从"思念家人""家人爱我""家人过节""我爱家人"等不同侧面让孩子们感受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名作。文章抓住"背影"命题立题,表达了亲子之爱这一主题。赏析这篇名作应抓住其中描绘的四次"背影",仔细品味,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19.
罗夕花 《中国教师》2014,(24):37-37
<正>一、两名教师同讲一篇课文我校级组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两名教师都执教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掌声》。第一名教师从"单元导语"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P P T出示第八组"单元导语"),这是本单元的导语,谁来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样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  相似文献   

20.
<正>《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多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之一,收入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至爱亲情"的第一篇,属于教读课文。很多课例将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设为"感受母亲爱的深沉无私"~(1)或"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获得自己的思考"~(2)以及"母爱是理解、呵护、宽容、牵挂……"~(3)。这些内容是文本包含的内容,但不是"这一篇"文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