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一、案例呈现 初一新生入学后不久的一个下午,来了几个女孩子,诉说她们入学以来所遇到的学习和生活困惑。其中一个叫琪琪(化名)的女孩说自己晚上根本不敢独自睡(她们是住校生),必须要有同学陪伴,否则夜不能寐,还说特别喜欢和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舍友同床共眠。  相似文献   

2.
我是"同性恋"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告别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童年,你会发现,你的身体在变化,你的心理在变化,荷尔蒙给你带来惊喜,也给你的心灵带来许多的烦恼,是喜是悲,我该什么办,看过这个栏目后,你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3.
新接的班里有一个女生,人送外号“女皇”。她脾气大得很,只要稍不顺心,张嘴就骂,抬手就打,哪怕老师正在上课她也从不收敛。在与前任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父母离异,她与父亲和继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工作忙,平时无暇顾及她,只是在每次被老师“召见”之后,把她狠狠地打一顿。所以,她总认为挨打是老师造成的,心里记恨老师,跟老师过不去。  相似文献   

4.
琳琳凝视着手中照片里笑容灿烂的美蓉,"美蓉,我们就要分开了.该怎么办呢?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会快乐吗?"想到这里,琳琳感到胸口一阵绞痛,鼻子一酸,眼睛充满了泪水."原来爱一个人,却又没有办法在一起时,内心是这么痛苦的.""今年就快结束了,毕业后我就再也无法看到美蓉了.我该怎么办呢?是否应该告诉她我喜欢她呢?我是不是同性恋呢?"  相似文献   

5.
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但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这种情结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注视和非议,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得到赞许和鼓励,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就容易带有爱慕倾向,进而出现依恋情结。这种青春期同性依恋毕竟与同性恋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朱华忠 《上海教育》2005,(3B):63-63
许多学生把“笔记记得好坏”当成学习态度认真与否的一种标准,把这当成“对得起自己”的一种依据,当成“对得起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依据。这就出现一些学生课堂笔记记得很好,但是成绩并不理想的现象。对一些笔记很认真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也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家长来了,老师还表扬他们学习态度端正,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推说是智力问题或是学习方法问题。结果,造成一些或更多学生抱有这种“记笔记就是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近日"同性恋被精神病案"持续引发关注,尽管我国从2001年就将同性恋从精神障碍中排出,但同性恋群体往往因社会排斥而生存状况堪忧。在我国切实充分保护同性恋者权益是繁荣人权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展现大国风采的必备因素。本文从首例"同性恋矫正案"出发,立足我国同性恋群体生存现状和问题,从人权保护的角度提出建议,希望为促进同性恋者人权保护的正当合法权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5,(4):5-5
刘超在班里出了名的淘气,但是从上个月起。他成了全年级老师都格外心疼的孩子——因为在迎接期末考试的那次家长会上,刘超的位子是空的。他痛苦地告诉老师:他的父母已经离婚,母亲去了外地,父亲则经常很晚回家。但就在周末,班主任在学校门口遇到了来接儿子的刘超父母,原来一切都是谎言。  相似文献   

10.
背景:XX同学是一位二年级男生,父母离异后,性格变得怪异。不遵守纪律,爱欺负人,不合群。是老师的“眼中钉”,同学的“避瘟神”。但较聪明,爱表现。  相似文献   

11.
同性恋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系对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同的同性(与自己性取向相同、与自己性取向不同)产生恋慕、爱情或性冲动、性行为的性取向或指向。有素质性同性恋、兼性同性恋、假性同性恋之分[1]。同性恋的成因迄今不明朗。本文对3例处于早期、模糊和不自觉的假性同性恋者采取联想放松、条件程序疗法等综合措施施行心理干预,跟踪随访一年,性取向意向矫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娄冬芳 《班主任》2021,(1):32-34
这学期我接任毕业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学生们陆陆续续来到教室,一个个按照先前座位就座。这时,一个高个子男生满脸笑颜地走进教室。“同学,你好!”“老师好!”“老师,我的座位呢?”“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你原先坐第几排第几桌呀?”  相似文献   

13.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沃克强调黑人女性之间要建立"姐妹情谊",保持经济独立,从而摆脱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主人公西丽对丈夫的影响和他们之间最终的相互谅解、和谐共通谱写了妇女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同性恋现象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汉英两种语言出现了许多对"同性恋"的称呼,从其中的一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从词义表现方面看,同性恋词语的称呼经历了从贬义、犯罪、医学科学用语到中性词义的变化。这些词语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认识,体现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及对同性恋现象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5.
余明 《当代学生》2011,(Z3):47-50
心语故事"黏人"的女生梦晨在一次上学路上遭遇了交通事故,手部被刮伤。在家里休息两天之后来上学,班主任担心她因此产生心理创伤,于是建议她到心理咨询室来聊聊。女孩来了,她个子高大,肤色白净,衣着比较朴素,挺讲礼貌的。我向她了解了事故发生前后的一些情况,然后问她  相似文献   

16.
她叫小雨     
管萱 《生活教育》2014,(5):51-53
正小雨来报到时已经过了报到的日期。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身材微胖的女孩,短发,圆脸。说话声音很低弱,似乎与她的形象不太相符。看了一眼学籍管理处开来的单子,我麻利地为她办理入学手续。"怎么到现在才来?家长呢?"……留给我的是半晌的寂静,我意识到有些异样,请她留下。  相似文献   

17.
崔鹤同 《班主任》2008,(11):45-45
这堂是口语交际课——“我爱吃的水果”。快上课了,刘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看见孩子们摆弄着自己爱吃的水果,教室里洋溢着水果的香气。这时,刘老师发现李添添低着头,无精打采地向教室走来。刘老师关切地问:“添添,你怎么了?”李添添抬起头,红着脸,低声说:“我没带水果。”刘老师连忙安慰她:“是不是忘带了,没关系……”没等刘老师把话说完,只见添添眼圈一红,泪珠“叭嗒、叭嗒”地掉了下来,委屈地说:“不是忘了,是我家没有水果。奶奶身体不好,不能走那么远的路为我买水果。”她的话让刘老师想起这个学生的生活处境。添添三岁那年,父母离异。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 梁梁,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母亲系企业中层。因与丈夫离异不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而对他心怀愧疚,所以平时对他常有纵容之处。梁梁在学校话不多,各方面表现一般。但令老师深感头疼的是,他只要与同学产生摩擦,就很容易激愤,常常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19.
心语故事让人心烦的爸爸二年级的小梅闷闷不乐地走进咨询室,半天也没说一句话,她曾经因为与宿舍同学闹矛盾来咨询过,今天又是因为什么呢?喝下一口水后,小梅说:"老师,你说我爸怎么这么烦?"原来,小梅的爸爸年近40才结婚,七年前,妈妈因为不能忍受爸爸的脾气和猜疑提出了离婚。几年前,爸爸办了病退,之后就呆在家里靠退休金生活。因为住在郊区,父女两人的生活还勉强过得去。可小梅发现,自从爸爸退休回家以后,脾气变得越来越大,平时对谁都看不上眼,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吉林教育》2000,(5):14-14
通常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有的班主任就认为机会难得,趁家长济济一堂的时候“报忧不报喜”或“报忧多于报喜”,还有的利用这个机会发泄积怨,抱怨家长不负责,不关心班级工作;或者采取诉苦式,意思是学生怎么不好,自己怎么不易。虽然意在取得家长的同情,可这样的方式极易引起家长的反感,等于在向家长泼冷水,试想,谁愿意牺牲工作时间来听老师的抱怨呢?家长没有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