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广州"十三行"档案选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州“十三行”设立于康熙时期。它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商行 ,具有半官半商性质 ,在清前期中西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乾隆二十二年 (175 7年 )以后 ,清政府关闭了沿海江、浙、闽三关 ,仅保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 ,广州“十三行”便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进出口“贸易特区”。直到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订立 ,统揽中国外贸特权 80多年的广州“十三行”被废止。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内阁起居注、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奏折及宫中朱批奏折 ,浓缩了“十三行”商馆的兴衰历程 ,可供研究清代中外贸易史参考。——编选者 覃波  相似文献   

2.
18~19世纪的广州有这样一群商人,他们被西方描述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几乎亚洲、欧洲、美洲的所有主要国家或地区都与之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在广州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就是广州十三行。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帝下令让广州成为中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广州十三行从此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唯一主角,在中罔经贸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梳理广州十三行从兴起到衰败的历史入手,研究广州十三行的历史沿革、性质、行商职能、兴衰原因等,在阅读大量档案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对广州十三行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合作编著的《清代广州十三行编年史略》一书,已于2019年11月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是清代广州十三行文化研究成果,被列入广州大典丛书系列。全书共分4卷,120万字。其中:第一卷,  相似文献   

4.
清宫广州十三行档案的珍贵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波 《历史档案》2003,(4):117-123
广州十三行是18、19世纪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透视中国的一大枢纽,在“海上丝绸之路”及清代中西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清宫档案,真实地再现了这个盛极一时的早期东方世贸中心。 十三行及其清宫档案 历史上,中国的对外贸易时开时禁。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前后,伴随着日益频繁的  相似文献   

5.
广州十三行及其清宫档案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波 《中国档案》2004,(2):56-57
广州十三行是18、19世纪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透视中国的一大枢纽,在“海上丝绸之路”及清前期中西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清宫档案,真实地再现了这个盛极一时的早期东方世 贸中心。  相似文献   

6.
邢永福 《历史档案》2002,(2):134-136
各位专家、学者 :应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之邀 ,在“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港”这个学术盛会上 ,我馆特向各界朋友公布清宫所藏 10 0 0余件有关广州“十三行”商贸问题的历史档案。希望这批经系统挖掘而且是首次公布的档案 ,对研究古代中国对外通商贸易和南国开放历史 ,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众所周知 ,广州在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17、 18世纪 ,随着欧美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来华航线的开辟 ,广州这个古代传统的海上贸易中心 ,自然地成为西方商船首选的黄金口岸…  相似文献   

7.
何咏天 《兰台世界》2016,(17):121-123
商欠问题一直是研究清代对外贸易的热点问题。从怡和洋行的一份中文档案可以看出当时十三行行商与夷商之间产生的欠债问题及其深远影响。进入19世纪后,大量行商都因欠债而走向破产,广州十三行亦由此走向衰落。不可否认,商欠问题的恶化是导致整个十三行制度逐步走向崩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魏俊 《兰台世界》2016,(2):96-99
1757年清政府谕令只留下粤海关对外通商贸易,历史上的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开始。清政府依据身家富庶程度、是否通晓外语为标准选拔行商,设立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广州十三行研究文献专题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设立开放协作式专题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建库的简要构想。  相似文献   

10.
<正>1838年12月12日,在广州的十三行广场上发生了一场冲突,万余名广州市民冲击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外国人聚居区——广州十三行夷馆区,砸坏了他们的房子;而外国人也在试图驱赶中国民众,用棒子殴打他们,甚至想要动用火器。直到中国官府的介入,这件闹剧才恢复平息。我们可以将这次冲突归咎于法律的不完善,外国人贩卖鸦片以及中国官府违反规定的行为。但探究事件发生的根源,则是双方理念上的矛  相似文献   

11.
1983年9、10月间,有吴氏兄弟二人,告北京和上海两家出版社影印出版的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他用小楷书写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人称《洛神赋十三行》),“侵犯”了他们的版权。吴氏兄弟说:他们的祖上花重金购得王献之的小楷书《洛神赋十三行》碑石一块,藏于家中一百余年。1962年,他们将此碑石“献给”国家,由上海博物馆保存。1979年“落实政策”的时候,上海博物馆将此碑石发还他们。可是,上海××出版社和北京的××出版社,利用这块碑石的拓片,出书赚钱,而他们兄弟二人——碑石的“主人”,却分文未得,希望上级  相似文献   

12.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与动态     
《中国档案》2006,(6):67-67
4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广州市档案局,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帝国商行》首插式暨《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首发式活动,在广东省档案馆举行。  相似文献   

14.
泊头市紧靠京杭大运河,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史书载:“运河南通江湖.北达京师,川产广产之运输.海货洋货之兴贩,泊头实当其冲”。清中期以后,在运河漕运和贸易中.在南方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业.也扎根泊头。最近,在中国近代印刷史研究会召开的学术年会上.泊头的雕版印刷历史规模和技术传承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泊镇被誉为近代雕版印刷重镇。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3,(11):57-59
<正>本书以广州地理地貌、城市营建史为背景,截取了广州城市史的几个阶段,在扎实详尽的史料基础上,讲述当时的代表性史实(如十三行的变迁),展现不同时期的广州城风貌,描绘这片岭南先民繁衍的肥沃之地不断壮大的历程。作者具有丰富深湛的历史及地理学术背景,结合多年行走岭南名城的亲身经历,将历史、人文、地理、风物融为一体,展示了凝聚于岭南地区市镇村落中的风土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16.
陈雅莉 《新闻大学》2022,(9):60-72+119
近代中国的时尚传播场域充满了激进的民族主义色彩,无论是洋货时尚还是国货潮流,都充斥着时尚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角力。研究表明,洋货潮流在中国民族意识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作为排斥者和参照物的双重作用;国货观念以及国货运动则体现了被排斥者对排斥者的排斥,负载在国货上的民族意识在这种冲突中得到了强化。国货运动基于对商品民族性和时尚性意义的双重建构,促成了宏大的中国民族意识的实体化与私人化。民国报纸对国货民族意义的建构是通过“爱国主义”“国民道德”“标准净化”“理性示证”等多元的话语来完成的;而将国货嫁接“摩登”,则融合了现代化与民族主义两大潮流,弥合了近代“爱国”与“摩登”的冲突与断裂。  相似文献   

17.
张笑 《编辑之友》2016,(8):99-103
只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就有跨文化传播.而清朝末年开始的跨文化传播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留下过浓墨重彩 中国近代广告借助自身独有的表现手法成为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例证.我们既可以看到洋货广告的“本土化执行”——洋货广告中融入大量中国民俗、历史文化精髓,并采用中国本土形象代言广告;又可以看到国货广告的“全球化思考”——国货广告中所反映出的西方文化元素的浸出以及西方文化对国货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一座充满了梦想与拼搏的城市,即使是从“轻量级”的数码印刷业来看.也极具代表性地展现着迷人的中国活力。而这其中,广州市大洋图文数码快印公司(以下简称“大洋图文”)历经15年,完成了从复印店到广州数码印刷旗舰的蜕变,让我们领略了广州数码印刷领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9.
CIO从名称上说是“洋货”,到了中国它又是个100%的“国货”。缘何如此?因为CIO不能进口,只能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长大,而且它又是中国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元件”和信息高速路的一段“引桥”,必须在本土打造。  相似文献   

20.
“策划”,这一原本在广告业广泛使用的专业词汇.被引入新闻传播业后,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广泛应用着。以广州电台、广州电视台为例.建台以来两台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新闻传播活动。如“世界各地喜迎新千年”的报道:“全球华人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连续报道;“广州申办亚运会”的系列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