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您’和‘你们’有时是可以通用的。本文的观点是‘您’是‘你们’的分支,也就是说‘您’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并定型的。‘你们’的读音是‘ni men’而‘您’的读音是‘nin’。‘你们’连读时就是‘您’。在字形上说,‘你们’和‘您’都含有‘尔’这个字。‘尔’这字本身就有你的意思,通过‘尔’我们能看到它们的发展轨迹。在字义上说古之‘您’有‘你们’之意,尽管今之‘您’已经没有了‘你们’之意,但是它是从‘你们’变化来的。  相似文献   

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二句课文的译句为‘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检点译句,笔者以为有三失: ①将‘傍’与‘贴’相混。‘傍’与‘贴’并非同义词。‘傍’作‘倚’解,多用于对旁侧。如‘渔翁夜傍西岩宿’。‘贴’作‘依附’、‘粘着’解,既可用于对底下,也可用于对前面。若说‘傍’和‘贴’通用,‘君方傍海看初日’,‘傍’不能改为‘贴’;‘心贴心’的‘贴’总不能改为‘傍’。②将结构助词‘地’误作名词‘地’。由于此误,结果将‘傍地走’解释为‘贴着地面  相似文献   

3.
"‘云头一具尸’是‘层’,‘士兵头上插羽毛’是‘翠’,‘错错错大错’是‘爽’,‘今日头上写二王’是‘琴’,‘一口咬棵树’是‘困’,‘大牛腰戴帽’是‘牵’,‘山边在起火’是‘灿’。"这是一位语文教师领着孩子编字谜识字。她还编了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教"法、丢"时,编成:"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  相似文献   

4.
陈晓丽 《大学生》2016,(5):34-35
中国印刷博物馆位于北京印刷学院内,开馆于一九九六年,建筑面积八千一百平方米,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博物馆设有‘源头古代馆’、‘近现代馆’、‘印刷设备馆’和‘综合馆’。同时还设有‘港澳台印刷’、‘钱币印刷’、‘邮票印刷’、‘欧洲早期印刷’、‘印刷精品’等专题展。  相似文献   

5.
有位学生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卖炭翁’中的‘翁’字是什么意思?”“老头呀。”古代人称多大年纪为‘翁’?”“六十岁以上吧。”“六十岁以上男子只能称‘翁’吗?”“不,还有‘叟’,‘父(甫)’,‘花甲’,‘古稀’,等等。”“不能称‘公’吗?”“不能,‘公’是对中年男子的敬称。青少年男子一般敬称为‘郎’,老年男子一般敬称为‘翁’。”  相似文献   

6.
作为家长,我常同孩子一起读人生之书。翻开第一页,我说: “‘我’字最难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我’活在世上,才有意义。‘我’还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要自省、自警、自勉、自律。‘我’走在路上,才有信心。”孩子渐有所悟,我义说: “‘你’和‘他’两字也不好学。大多数人把‘你’和‘他’看得不那么重要,事实果该如此吗? 先得把‘我’‘你’‘他’三字连在一起读。从每个人看,‘我’就是‘我’。可‘我’同时也是谈话对方眼中的‘你’。又同时是许多相识不相识者眼中的‘他’。自称‘我’的只有一个。每个‘我’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你’和  相似文献   

7.
学生们的作文本上常出现‘枊树、报纸’、‘土圵’、‘高昴、‘刊物’。老师们见了往往把‘枊’、‘纸’、‘昴’、‘刊’、‘圵’打上‘×’——表示是错字。其实,它们都不是错字,而都是另有意义的字,所以只能把它们打上别字的符号。据《康熙字典》等工具书的解释,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好"字词条下解释,"好不"用在某些双音节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跟‘多么’相同:人来人往,~热闹。注意:这样用的‘好不’都可以换用‘好’,‘好热闹’和‘好不热闹’的意思都是‘很热闹’,是肯定的;但是,在‘容易’前面用‘好不’意思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苇笛 《生活教育》2014,(7):111-112
“妈妈,为什么胡铁花又叫‘花蝴蝶’?”“因为胡铁花的外号就是‘花蝴蝶’。”“妈妈,‘傲罗’是什么?”“‘傲罗’是魔法部的高级卫士。”“妈妈,你知道‘幻影移形’和‘幻影显形’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告诉你吧,妈妈,‘幻影移形’是出发时的口令,‘幻影显形’是到达时的口令。”……  相似文献   

10.
状元过过招     
易萌  ;孙田宇 《辅导员》2009,(2):43-43
[多音字语境记忆法]“多音字向来是字音复习乃至整个语文复习中的难点,我就曾长期搞不清‘解’与‘着’的读音。记忆多音字的规律之一是掌握一个字不同读音时的不同意义。比如‘靡’在表示‘浪费’时读二声,如‘靡费’,在表示‘倒下’时读三声,如‘萎靡’;又比如‘和平’的‘和’字,有时候读(huò),  相似文献   

11.
漫漫人生路     
编者推荐:文章用了九个排比段,但不是‘大路文章’,因为它们总合在‘对手是自己’的主旨中。发现‘贪玩’和‘骄傲自满’是对手,需要思维的深刻性——这是辩证思考的结果。‘暴躁’这一对手,应改为‘笨嘴拙舌’。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死离’宜改为‘别离’。  相似文献   

12.
江苏教育出版社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四册第215页上说:“独立语是句子中间插入一个成分。不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也不同这些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同时既不起连接作用,也不表示语气。常见的独立语有‘比如’、‘正如’、‘看来’、‘看起来’、‘算起来’、‘可惜’、‘特别是’、‘你看’、‘你想’、‘听说’、‘相传’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老子所讲的“道”是个客观的精神性的本体,因此认为老子的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本文从“老子明确说明‘道’是‘物’,有‘象’”、“老子确认‘道’是‘有’和‘无’的矛盾统一体”、“老子的‘道’是‘虚’,是‘气’”、“老子的‘道’没有客观精神的特点”等四个观点出发,以较为充分的材料和分析,论证和说明了老子所讲的“道”是客观物质存在,确认老子的哲学是唯物主义,也较为深刻地说明了还老子哲学以唯物主义性质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编者: 我们在备课中对《过秦论》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句里的‘瓮牖绳枢’四个字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四个字中省略了两个动词‘为’;应是‘瓮为牖绳为枢’;一种认为是‘瓮’、‘绳’作状语,‘牖’、‘枢’作动词;一种认为‘瓮’、‘绳’是动词,‘牖’、‘枢’是宾语。书上的注解是,‘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究竟那种讲法为宜,特此求教。  相似文献   

15.
卢珺 《教学月刊》2008,(6):20-21
“‘作文’的确很难‘教’。可以教的是知识,是方法,是技巧,而这些虽然有益,但对作文来说并不起关键作用,起作用的倒是如下的诸般‘能力’:观察、体验、思考、表达、语言等。它们综合起来,形成一种运用文字媒介,熟练地进行‘表情达意’的那种写作能力(由‘构思’一直到‘行文’、‘修改’)。而它只能由写作‘主体’经过反复地刻苦历练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16.
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说:“‘家’字也有词尾性质。中国古代早有‘法家’、‘名家’之类。但那和今天的‘艺术家’、‘建筑家’之类到底有些不同。‘法家’、‘名家’的‘家’是学派的意思,我们不能说‘一个法家’、‘一个名家’,可是我们现在可以说‘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建筑家’。不过‘艺术家’等的‘家’也是从‘法家’等的‘家’发展起来的。”王力先生对词头词尾的考察,一般是按上古、中古、近代、现代作分期讨论的,时代线索一般十分清楚。王先生分期的上古是专指“公元3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但有时候行文中的“古代”一词也只指先秦时期。王先生关于“家”字的叙述,文句苟简了,但从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才规格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所倡导的‘主体性’、‘人文性’和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人文性’的内核蕴藏着‘主体性’,‘人文性’是‘主体性’的精美外现,没有脱离‘主体性’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而”字     
有一次,一位教书先生给学生们讲解说:“这个‘而’字,是一个最常用的虚词,可以作‘但是’、‘和’、‘然而’、‘却’、‘反而’、‘如果’等使用。”  相似文献   

19.
忘忧草     
编者推荐:‘配药’的先后基本上符合‘忘忧’的逻辑顺序——‘宽容’宜提到‘快乐’前。须锦上添花的是:宜将汉语数字及其后的‘份’删除,文章并未回答‘份’的‘药效’,其数字只表逻辑顺序,可用先后出现表示。标题宜改为‘配方’,用话题的文字做‘自拟’的标题,这是大忌。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的词汇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两个词,仅是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或者说,是名词和动词的区别。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十多处谈到这一现象。例: “‘蹄’和‘踶’是名词和动词的区别(‘蹄’平声,‘踶’去声)。‘蹄’是兽蹄,‘踶’是用脚踢(第111页)。 上古渔猎时代,兽是狩的对象,故‘兽’‘狩’同源,‘兽’和‘狩’是名词和动词的关系”。(第237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