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有人走的路》,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著。在《纽约时报》畅销单上停驻了近20年,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说是问题叠着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也有人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成长。在解决孩子成长中问题的过程中,父母应当承担什么角色呢?  相似文献   

3.
青春总是伴随着躁动,寂寞疯狂得没完没了。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就跟心里想象或者书中描写的一样,青春激荡,美好得一马平川。高一的暑假,爸爸直接把我推到门外,丢下一句:"打工去,去体验生活。"倔强,似乎是青春期的孩子共有的特点,于是揣着几张钱,带着一个背包,我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出了家门。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在餐馆当服务员的工作。最热的夏天,我也只能闷在又小又潮湿的厨房里洗着一大堆一大堆的碗;顶着酷暑艳阳,从早到晚地穿梭在一栋又一栋的建筑中送外卖。几天下来,我就腰酸背痛地躺在床上起不来,脚底也磨起了茧子,连鞋子都不能穿。没有父母的援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  相似文献   

4.
王静 《家教世界》2013,(10):266-267
爱孩子意味着什么?根据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的观点,爱孩子意味着促进孩子的完善和父母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5.
技校学生走出学校,往往还没有理解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在不经意间已经发生了转变——由被培养对象转变为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社会职业人;由向父母、家人和社会的索取者转变为给父母、家人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贡献者。如何让学生在最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说,要用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但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不少家长往往因不得其法而显得十分困惑与无奈。其实,家长的人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教材,父母的经历是孩子天生的教科书。只要掌握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就能用自己推动摇篮的手推动未来。  相似文献   

7.
冰冷的石窟     
卓玛: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不擅长和别人交流,每次看到同学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甚至害怕看见同学,这也许是家庭的缘故吧。我的父母是很传统、很封建的人,他们只希望我的学习成绩好,只看重最后的分数。我怕回家,怕回那个——冰冷的石窟,怕听到爸爸的训斥。你不知道我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在学校里,我样子傻傻的,胆  相似文献   

8.
寒羽 《家长》2012,(Z1):62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最令父母头疼。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并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罗杰.麦克因特里的力作《与孩子一起成长:青春期家庭教育10步法》为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供了可借鉴和可操作的办法,使父母能够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子女。  相似文献   

9.
正我既为人母,又身为人师,回想起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过的诸多教育问题,正在年轻的父母身上发生着,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和性格的发展。诸如家长经常指责孩子:"你真笨,考了这么点分真丢人"。"真没用,你连这么点小事也做不好,以后还能干啥?"......诸如此类的话语已经成为家长的口头语,久而久之便成为家庭的软暴力。尽管这些软暴力没有对孩子的肉体造成损伤,但每次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语言暴力有时比一顿野蛮的殴打带来的伤害还要严重,极易造成孩子自卑、孤僻、冷漠、胆怯等性格上的缺陷,将给孩子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久远甚至终生的影响。综合生活中各种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的软暴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相似文献   

10.
经过八年多的数学新课程实验课教学工作,现将一些切身的感受、体会,特别是对于如何构建学生数学成长纪录袋,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一、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学成长纪录袋我班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建立是以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的理论为基础,在充分考虑档案袋的不同功能及标准并结合我校的校情的前提下,将学生成长档案袋分为:展示型、评估型、研究型.  相似文献   

11.
总结学校历届大学生成长的经验和遗憾,我想借此机会向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刚刚开始人生新旅程的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矫正方向、跑好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王雷 《语文新圃》2008,(11):6-8
怎么会用上这么一个"很文学"的题目?当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随便想出来的,这儿是借用了20多年前<中国青年>杂志上一篇文章的题目.我记得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用的就是这样一个题目.这封信发表以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持续时间很长,参与面很广,当时我在一个很闭塞的乡村读中学,都知道这个事情.……  相似文献   

13.
厉成根 《辽宁教育》2013,(4X):27-27
<正>"适合的教育"与"最适合的教育"仅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扣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明确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呢?"适合"的教育不是主观想象中的适合。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准确把握学生的人生走向,因此凭主观判断为学生个体"量身定做"的教育往往是不科学的。社会发展的不可预见性,也决定我们的"适合"一定是有限的。同时,"适合"通常是一种结果感受,不是预设的必然。任何"适合"的预设,都要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因此,"适合"需要不断调整,不断变化。如此说来,"适合的教育"是不是就无法把握了?这就要求我们从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来寻找答案。人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也是人类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新课程改革也把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新课程改革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那么,什么是数学实践活动课呢?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