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光、火焰、火星。发光是固体物质微粒被灼烧的结果,如镁条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火焰是指可燃性气体燃烧的结果,受热时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固体或液体燃烧时一般都能产生火焰。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实际是硫磺受热时变成的硫蒸气在燃烧。火星一般是沸点很高的固体燃烧产生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学习》2005,(5):28-30
发光是固体物质被灼烧时产生的现象。如镁条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相似文献   

3.
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例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断酒精的成分定含有_____和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解析]酒精燃烧是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但仅通过这一实验还不能说明一定含有氧元素,这是因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酒精的成分里是否含有氧元素,要通过准确定量燃烧实验加以确定。所以,只能推断酒精的组成中可能含有氧元素。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例2]化学方程式中,2AB2+B2→…  相似文献   

4.
《科学启蒙》2008,(11):30-31
老师上课的时候说,地球大气成分中.可供我们呼吸的氧气只占21%,那我想知道假如空气里全是氧气,地球会怎么样呢?——吉林省安图县第三小学彭剑大博士:氧气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假如空气里全是氧气,那就糟糕了。氧气也叫"火的空气",是物质燃烧时必不可少的物质。在纯氧的环境下,物质燃烧时会引起爆炸,发出像氧炔焊那样的高温和光来,所以氧气的巨大爆发力常常被用于发射大型火箭。而如果空气中氧和氮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人的呼吸、能量的摄入和释放等都会出现严重的影响,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一、物质燃烧一定需要氯气吗? 1.燃烧通常指的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应该讲多数物一质的燃烧需要氧气支持。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多指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如汽油、酒精、煤、石蜡等物质的燃烧。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火是历史最悠久、最普遍、最重要,却又是最奇妙的化学现象。古猿人就知道用火并保存火种,甚至研究过哪些物质可以燃烧。但在人们对燃烧有正确认识之前,最早对燃烧提出较有影响的观点是炼金家,他们认为物质燃烧是因为其中含有硫。最有影响的燃烧理论是燃素说,从提出到彻底被推翻经历了100年。燃素说是针对冶金术提出来的。最先向冶金术发难的是HRBoy卜,他提出了火的微粒说:火是一种实在的、具有重量的火的微粒构成的。他认为物质燃烧后留下灰烬,是因为火的微粒散失到空气里去了;金属加热以后增重,是因为吸收…  相似文献   

7.
一、解释化学变化的现象 例1 镁带在空气里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增加了;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原来煤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 解析 镁燃烧时与空气中l的氧气反应使质量增加;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原来煤的质量小.  相似文献   

8.
一、解释化学变化的现象例1镁带在空气里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增加了;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原来煤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解析镁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质量增加;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原来煤的质量小.  相似文献   

9.
一、练习内容 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份:①空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和物。②空气的主要成份是氧气和氮气,还有微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及其它气体。 2.认识氧气和氮气的性质:①燃烧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物质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②有的物质能燃烧,有的物质不能燃烧。③氧气有帮助燃烧的性质,氮气不帮助燃烧。 3.认识二氧化碳气的性质:①燃烧和呼吸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气体。②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对呼吸没有好处,比空气重。③二氧化碳气能使澄清  相似文献   

10.
谈到CO2 人们并不陌生。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人类生活中有其利也有其弊。1、物质循环 ,重要一员CO2 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多 ,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里却不可少。动值物呼出的CO2 、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CO2 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在叶绿体和光照条件下 ,把CO2 和H2 O合成有机物 ,同时释放O2 为人、动物所需 ,有机物又是人、动物主要食物来源 ,假若空气中没有CO2 ,物质循环就不能进行 ,生命也无从谈起 ,整个自然界就暗然失色。2、火之克星 ,灭火能手CO2 本身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又比空气大 ,如果让CO2…  相似文献   

11.
一、放热1.凡是可燃物(如硫、磷、木炭、铝箔、细铁丝、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均有放热现象.2.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也会放热.如生石灰(CaO),浓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等溶于水时均放出大量的热.二、发光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2.镁带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均发出耀眼的白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发出耀眼的白光).三、火焰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硫在氧气中燃烧,则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  相似文献   

12.
1.发光、火焰、火星发光是固体物质微粒被烧灼产生的现象。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火焰是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受热时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固体或液体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实际是硫磺受热时变成的硫蒸气在燃烧。火星一般是沸点很高的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火星实际是炽热的固体或固体熔化物。如,固态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这些火星实际是炽热的四氧化三铁的熔化物。2.烟、雾、烟雾烟是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如,磷在…  相似文献   

13.
一、教科书实验的不足 1.燃烧匙从伸进集气瓶到塞紧橡皮塞这段时间里,免不了会有部分空气受热而逸出,这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 2.没有考虑导气管里的空气。弹簧夹之前的导气管内的空气很难参与燃烧反应,而弹簧夹之后的导气管内的空气则不能参与燃烧反应。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1.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教育。 在化学史中有许多工作认真、敢于创新的科学家。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中重视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经过对燃烧现象的全面研究,他揭示了燃烧是物质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这一结论彻  相似文献   

15.
刘明 《中学理科》2003,(2):13-18,93
3.对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现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两组概念不要混淆,如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变化;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是现象;生成的氧化镁是产物;镁能在空气中燃烧是性质;镁可做照明弹是用途。  相似文献   

16.
物质燃烧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为了增强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学习化学的热情,创新设计了多功能燃烧瓶实验装置。利用多功能燃烧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可以持续铁丝燃烧现象;进行白磷“水下燃烧”实验,可以简化操作,控制污染;进行硫粉燃烧实验,可以避免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对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作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准备 (一)熟悉常用于物质鉴别的特殊现象 1、火焰特殊颜色:①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②蓝色:H2S在空气中燃烧;③淡蓝色:CO、CH4、H2在空气中燃烧。  相似文献   

18.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例1(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错误;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错误;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错误;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正确. 答案:D  相似文献   

19.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定律,理解和掌握该定律可以解决一些化学计算等问题,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一、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增重”与“减轻”现象例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解析:木炭燃烧是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木炭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木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组成例2某物质4.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CO2和5.4克的H2O,下列关于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C和H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以日本小学科学六年级《物质燃烧与空气》单元为例,通过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过程活动的设置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来说明日本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实施过程、评价的"一体化"的特点。一、"物质燃烧与空气"单元的教学目标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六年级的"物质与能量"部分的第二项中,有如下的具体规定:"2.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