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层"已成为未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重要的空间。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和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原因,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本文以洛阳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观"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四力助推",即: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基层岗位的吸引力、高校教育的匹配力和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并存,意味着大学生就业适配性问题的日益突出。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就业适配性问题的主要表现,从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制度和大学生就业能力三方面寻找适配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期能找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适配性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适配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近期频繁发生的因就业问题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向人们发出了严重的警讯。就业形势拷问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的缺失,呼唤高校就业危机教育体系的建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生涯规划课程普遍忽视"就业危机教育"。将以促进大学生对"就业危机"的理性认知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纳入到现行的教育实践体系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就业危机干预,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是关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渐入困境,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系统工程,必须把"保增长"与"保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大学生就业稳步扩大的双重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其着力点应该是加强经济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加强政府调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法科大学生就业难更为突出,这已引起高校以及法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尽管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但一些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先天营养不良"也是导致就业难的"病因"之一。对此,高校开展对法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在校培养教育,这是提高法科大学生就业率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是实施人才战略的系统工程。其系统要素政府、高校、学生、单位和市场五个角色相互作用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大联动"机制,其目标责任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推动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其实现途径之一就是系统要素都要建立内部的大学生就业"小联动"机制,即政府要建立"发展经济、政策保障、治理就业"的联动机制,高校要建立"特色招生、精心培养、服务就业"的联动机制,学生要建立"奋发学习、个性成才、理智就业"的联动机制,单位要建立"联合培养、创新发展、推动就业"的联动机制,市场要建立"完善体制、优化配置、指导就业"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80后"大学生,他们的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者认为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当代大学生都必须具备创业精神,本文通过分析"8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创业精神的实质,对"80后"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创业精神提出了一些建议,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成功的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中所经历的重大转折,是完成社会化的重要事件,近年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冲突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为视角,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做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技巧、方法和途径,以期帮助大学生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适应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预就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将教育与就业有效结合的一种崭新尝试,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校大学生是"蚁族"的潜在群体。他们对于"蚁族"的认识与思考将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稳定性和未来就业的选择性。调研表明,大学生对"蚁族"拼搏精神的认同度较高,选择成为"蚁族"的被动性原因占主流。大学生对"蚁族"生存现状的担忧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11.
论“后单位制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制的消解,我国由"单位制时代"向"后单位制时代"变迁。在"后单位制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越来越灵活,就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机制的影响下,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正在演变为其父辈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实力的竞争。"代际效应"正挑战就业公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不良影响,也妨碍了就业机会均等的实现。研究目的是分析"代际效应"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和表现,基于现状从大学生自身和社会角度出发,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大众化背景下,伴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重新定位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思考和界定,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分解为社会契合度、职业期待和职业素质三个纬度。根据其结构构成,试图构建既反映社会需要、企业要求又关注个体特质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大连市沙河口区委、区政府以系统思考为指导,成功树立了大学生"激情创业沙河口"的知名品牌,成功打造了"苗圃抚育、中心孵化、社会助推"三位一体的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沙河口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就业难是否意味着"人才过量"?本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在人才缺乏的今天,造成就业压力的现状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是就业"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素莲 《考试周刊》2012,(49):162-162
学生生涯的终点为事业生涯的起点,大学生就业向来是热门话题。本文针对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热中有降"的现象,分析时下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与面临的挑战,并建议高校、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曹菊案作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的和解结案,是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和实践的重大成功,但违背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的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诸如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法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性别歧视对策的研究显得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国省级以上电大网站有关"招生与就业"栏目的全面调查,发现大多数网站设立了"招生"栏目,而"就业"栏目的设立并不多见。这个问题的凸显,对电大网站提出了新问题,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该受到各校的重视。各电大网站应从普遍重视"招生"慢慢向重视"招生就业"转变,把"就业"提到与"招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全国电大不仅要重视"招收大学生",也要重视"送出大学生",关心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样才能提升广播电视大学的声誉。  相似文献   

19.
吴峥 《文教资料》2011,(7):185-187
文章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大学生就业为主题,分析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就业过程的影响,探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重点阐述了以"血缘"、"地缘"为载体的社会资本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成本也日益增加,通过重点研究了就业成本的构成和内容,给出了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加的原因——中国特色的供求失衡、就业信息不对称是大学生就业成本虚高的根源。大学生就业成本是"交易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各类成本之间必然存在替代关系,通过建立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寻求降低成本的对策,有利于社会总成本的降低,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