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语义学角度看,词与词之间不仅存在同义关系、反义关系,还存在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即上义词的词义包含下义词的词义.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在范畴理论的框架下,探讨英汉上下义词的构成方式.研究发现,英语在上下义词构成方面,处于最上层的上义词和直接位于其下的下义词倾向于用独立的词表示,只有位于第三层次的下义词才采用"定中构词法";而汉语在上下义词构成方面,倾向于从上至下都采用定中构词法.  相似文献   

2.
卢青松  蔡庆 《考试周刊》2009,(43):201-202
语义场理论是关于词汇系统中词义分析的学说.是指在意义上相互关联的词组成的既完整又变化的词汇系统。语义场是由一个表示共同概念的上义词和一系列下义词组成,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的.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并且有时是有层次的。根据语义场内各个词位之间的关系,语义场又分为各种类型。本文介绍了语义场的概念及内部结构,并指出了在英语词汇教学及阅读理解中,以期语义场理论能很好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同义词是指词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同的通常叫等义词,相近的通常叫近义词.对同义词的教学重点在“异”而不在“同”.因为:等义词是很少的,多数同义词只是某一个意义基本相同而存在细微差别,这是一;第二,人们常常会忽略同义词  相似文献   

4.
等义词绝大部分是在对外来词音译和意译过程中形成的,另外方言词被吸收入共同语或双音节词中的两个语素故意颠倒也是等义词形成的主要原因,它们在汉语词汇中数量虽少、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意义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下义词关系作为词汇语义关系的一种意义关系,已经有学者从结构主义视角作过一些研究,从认知语义视角来研究俄语下义词关系,同时从俄汉语下义词关系对应、不对应和空缺三方面的对比加以研究,可以剖析俄汉语下义词关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上下义关系是一种语义上的类属关系,一个上义词通常有许多下义词,因此,关于下义词的研究是一项有益而繁琐的工作。围绕“下义词在英文写作中的效用”这一主题,探讨下义词在英文写作用词的多样性、具体性、准确性、形象性等方面所发挥的效用,旨在学习和鉴赏下义词在英文写作中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同义词中,根据理性义的兼容程度,又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等义词的理性意义完全相同,往往可以互相换用.如:铁路--铁道、自行车--脚踏车、青霉素--盘尼西林等.  相似文献   

8.
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在现代汉语的同义义场里,常常有这样一些词语:“演讲——讲演、觉察——察觉、情感——感情”等,这些同义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叫等义词。分析这类等义词,其共同特点是:由两个完全同义的词素构成.两词素通常可以互为解证,只不过是词素组合顺序不同;再分析一下这些等义词的使用情况,我们会发现:在特定语境中,同义聚合,顺序一换,情味自出。  相似文献   

9.
<正>大千世界,树种繁多,数不胜数.要想知道每一种树的归属,恐怕就更难了.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词汇的聚合关系,来研究一下树这个家族(tree family)的话,将会对它们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一、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汇起着重要的、传达信息的作用.那么,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一般说来,研究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是词汇纵向的聚合关系;一个是横向的组合关系.词的聚合反映了人类认知机制对事物及本身生活经验的归属和概括(许余龙;P_(116)).因此,语言中的某一些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慨念的支配下组成一个语义场(Semantic Field)(伍谦光:P_(95)).在语义场中.词与词之间的纵聚合语义联系大致有四种基本类型.(见cruce,1986:chap 4)1.等同:即两个词的意义相等,构成同义关系.2.内包:即一个词表示的概念内包含了另一个词的概念,这两个词结成的关系称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前一个词称为上义词(superordinate),后一个词称为下义词(hy-ponym).3.交叉:部分相交重合,构成相容关系.4.互斥:词义互相排斥,构成不相容关系.本文主要用类型2.即内包式对树这一大家族进行一下分类.在这一语义场中,“共同概念”是由上义词tree来充当的,而构成这个语义场的就是一组?  相似文献   

10.
结构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指的是词义的一种蕴涵关系,汉语的四字格成语,涉及到上义词与下义词的互相替代现象。替代关系是一种纵聚合关系,而词语的习惯性共现是一种横组合关系,两者对词语意义的确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成语结构和韵律的限制,成语中的字有时不得不特意选用上义词,本文通过对与“人”有关的汉语成语的分析,指出对“人”上义词的选用是一种常态,同时也存在对“人”下义词的选用,如“夫”。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Taylor(2002)的schema-instance(纲要-实例)概念,来探讨上下义词在语篇中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上义词一下义词"与"下义词一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分 显性关联导练 显性关联,其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词语复现,是指某一个词以原词或其同根词(如:protect与protection),以及它的同近义词(如:foolish与stupid)、上义词或是下义词(如:coat是clothes的下义词,而clothes是coat的上义词)在文中不断地反复出现的现象。它包括原词复现、近义复现和上下义复现。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与"报导"这两个词读音相近,十分容易混淆。到底哪一个对呢? 其实,准确地说,"报道"与"报导"是一对等义词。等义词就是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它们都指:一、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这里是表示动作。二、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另外,二者的读音不同。"报道"读"bao dao","报导"读"bao dao",注意使用时不要误读。  相似文献   

14.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的过程。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卖义词向虚义词转变,由功能实词向语法功能词转变。英语中许多单词和句型也是英语语法化的结果。语法化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于介词搭配,词义引申,时、体系统等方面。对于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嘴"和"口"都是指人或动物饮食和发音的器官,一般把这两个词认为是同义词,甚至认为是狭义的等义词。其实,这两个词都具有多个义项,在不同义项上,二者意义有各自的特定含义,语用也是各自独立的,不能互换。在相同的义项上,语用的差异也表现的相当明显,说明了这两个词在理性义、色彩义、造词能力和使用范围等几个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语法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我们理解一个句子,不但要懂得每个词所表示的意义,还要了解词和词之间发生的关系。语言要表达意义,不能没有词汇,也不能没有语法。语法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于词的词汇意义。词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联系,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符号借用的角度,探讨语言借用的各种方式,并以此为据重新界定了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范畴.作者认为广义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应该包括借义词、借音义词、借形义词、和借音形义词.接着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分别评析了借义词和借音义词各自不同的翻译方法,结论是音义兼顾法是外来词借入最好的翻译方式.最后本文探讨了外来词翻译的规范化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朱安义 《语文知识》2004,(11):17-18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只是一个字,却表示两个词,从语法功能上看,这个字兼有这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因而称为兼词。同时,这个字的读音又是这两个词的合音,一般是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的拼合,因此又称为合音词。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称之为合音兼义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19.
概念与同义词、反义词及多义词之间存在着各种对应关系:(1)同义词与同一概念的对应关系。一切等义词都表达了同一概念,而一切近义词都不能表达同一概念;(2)同义词与全同概念的对应关系。一切等义词都不能表达全同概念,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均相同.仅仅是词的色彩意义不同的这类近义词表达了全同概念,但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的这类近义词及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及色彩意义均不相同的这类近义词都不能表达全同概念;(3)反义词与概念的对应关系。绝对反义词表达了一对矛盾概念,而相对反义词则表达了一组反对概念,但极少一部分反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灵活地充当一组矛盾概念或反对概念;(4)多义词与概念的对应关系。多义词在表达概念时,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在非语境中,多义词有多少个义项,就能表达多少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具体语境中,多义词的义项是单一的,因此,它只能表达一个确定的概念,必须注意多义词与同形的同音词及同形词的区别,同形的同音词与同形词都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不同的概念,而不是用同一语词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由汉字组成的大量的日语复合词中,同素异序词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将现代日语中的同素异序词分为“同素异序等义词”、“同素异序近义词”和“同素异序异义词”3个类型,在语义和用法上对同素异序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