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神的存在以及对它的祭祀是既有的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门神的信仰从抽象转向具象,从物格转向人格,从威慑性转向祈愿性。这种发展过程是其背后的文化作为支撑,其文化的特征是历史文化与图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1月20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河南省著名作家、编剧王少华创作的汴味长篇小说《门神门神扛大刀》首发仪式在开封举行。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作品,以开封朱仙镇年画、开封盘鼓、官瓷为背景,描写了当年开封  相似文献   

3.
田征 《新闻前哨》2022,(21):79-80
在新时期,纪录片制作越来越体现出消费文化的特征,呈现出符合消费、粉丝经济等消费方式,表现为类别跨界、类型混搭、设计故事、定制内容、纪实概念泛化等特点,经众筹、风投等方式加速了纪录片产业发展。本文探究基于消费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转向情况,通过分析消费时代下纪录片的创作语境和特征,具体指明消费语境下纪录片制作文化转向实际情况,并探寻纪录片制作转向带来的文化后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神祗,门神是我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自今流行着春节贴门神画的习俗。这种习俗不仅流传在民间,宫廷建筑中都随处可见门神画的影子。本文主要以清宫为主,探讨宫廷建筑中的门神画。  相似文献   

5.
利物浦随想———从《护门神》看国际档案界的动向1997年3月22日我参加了国际档案理事会下属刊物《护门神》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召开的编辑部年会。《护门神》是国际档案理事会三大出版物之一,主要刊登会员撰写的理论文章及国际档案理事会各专业处和委员会推荐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0):34-39
作为文化产品的纪录片应兼具文化品位、社会责任、商品属性的三大特征,然而近几年纪录片被弱化的商品属性在诸多作品中突显,在叙事方式、形式风格、制作和营销发行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种娱乐性的趋向。纪录片娱乐性趋向是其改变"姿态",转向以大众为导向,从服务精英到娱乐大众的转变,用"微笑"面对观众,是纪录片从"工具化"向"市场化"的转变,更是从"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一个转变。但与此同时纪录片的创作也应肩负保持品格和培养大众的责任,实现大众、社会、纪录片本身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13,(1):2-F0002
龙蛇交替舞,岁月又更新。龙年已在龙腾盏世的精彩中悄然落下帷幕,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3年。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与您一起见证了西安世园会的喜悦、伦敦奥运会的精彩,十八大的振奋。文化大发展是2012年的主题,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从出口转向内需、从投资转向消费、从低端制造转向知识产权的经济转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在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和"改企转制"的考验后,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文化体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也为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一、“两个根本性转变”形势下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教育又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当代国际社会发展与实践正展现新的特征:第一,从主要依靠资本和物质的投入求得发展转向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科技含量的增加;第二,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综合的社会发展;第三,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从媒介视角审视,文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形态。当今社会由视觉文化所主导,而视觉文化正在经历虚拟性转向。从19世纪的电影到20世纪的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动态的、综合的视觉文本传播、接受和理解已经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但值得警惕的是,相较于口语文化和印刷文化,视觉文本所产生的“惊颤效果”和视觉文化的虚拟性转向,可能会导致人们想象力与现实感的迷失。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化研究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与大量的新媒体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的过程中思维范式的转变就成为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研究思维范式的转变,主要从理论生成语境的变迁、媒介融合影响下的文化融合、从生产批判到消费至上的转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媒介文化由二元到中立的思维范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孙鹏  赵青  王丽雅 《图书馆》2023,(12):30-36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是其服务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坚实底座,也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战略转向。文章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国家文化战略、行业发展趋势、智慧服务效能三个维度阐释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价值意蕴,最后从资源、空间、技术、馆员四个方面探索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未来路径,即打造开放共享的文化知识库、创设虚实相生的混合式空间、营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环境、建设数智并举的智慧化团队。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文化以虚拟为特征,物质性的问题常被忽略。本文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以电脑创新与扩散所勾连起来的三个趋势为基础,即媒介物的分离、整合与隐身,来理解不同主体间的时空、话语与权力关系,以及物是如何介入互联网文化及其治理过程的。电脑作为前后相继媒介时代中的阈限物,其物理可见性在降低,但文化可见性反倒在增强,二者之间的持续辩证关系对一元化总体性叙事的弱化、空间感的重构以及文化治理术物质性转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将电脑等媒介物置于媒介技术变迁时空中来解读,不仅有助于理解前互联网文化的特征,也对当前及未来数字物质性及其治理研究提供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文化传承的视角,从口述档案发展的来源、传承形式和特征三方面研究口述档案的变迁。探寻其源流,理清其脉络,可以更好地理解口述档案对文化传承的意义,进而观其流变,把握好档案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朱浩铨 《民生周刊》2022,(26):17-20
<正>“从千年古城的失落、城中村意象的形成再到当下涅槃重生,诠释了城市保护更新过程。创造有文化的城市生活是城市再生重要动力。”城市更新正进入转型期,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从房地产开发导向下的大拆大建转向文物保护导向下的有机更新—现代化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5.
正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山海经》中等文献记载可知,门神信仰和门神画可以看做是民间年画的前身。后来大门上画秦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自建立伊始,就制定了明确的跨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综观其跨区域发展战略,呈现出明显的从内生性转向外生性、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从单环节转向全产业链、从业务合作转向资本运作等发展特点.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广播电视媒体,上海东方传媒的跨区域发展战略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严励  邱理 《当代传播》2015,(1):41-43
网络流行语在反应网络舆论、建构流行文化的同时,经历着从流行语向话语的转向。网络流行语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因是传播机制及传播技术的变迁。网络话语的建构过程是网络流行语从符号替换向符号重构过渡、从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进程。话语作为网络流行语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其重要的前提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平台为网络话语的建构提供特定的社会性语境。如今,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平台呈现出了民主化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了社会性话语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其双向文化文学交流源远流长。这种交流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密切程度上看,都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多见的。颇为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明以后,这种交流主要表现在辉煌的华夏文化向日本输出,基本上呈现单向流动的文化态势。这对日本古代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借鉴。直到19世纪中叶稍后即中国的近代,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则把它的文化视野从东方的华夏转向了先进的西方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这时沉滞封闭而又充满危机感的华夏文化开始输入消融了西方文化的日本文化,即通过日本这个西方“窗口”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则  相似文献   

19.
董晓莹 《新闻实践》2008,(11):47-49
一向蹒跚龙钟的报纸副刊,到了必须考虑怎样留住年轻人目光的关头。《青年周末》的做法是:从历史文化转向苗头文化,占领年轻人谈资的制高点;从死磕热点转向广泛跟踪非热点,挖掘兴趣的长尾;从提供事实判断转向提供价值判断,在不沉默的大多数中淘金;从以文学体裁切分版面到引用标签概念,增强版面识别度和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陆虹 《新闻记者》2012,(1):85-88
本文通过对竞赛展示这一体育赛事传播新形态的分析,探讨了体育展示在赛场现场传播和离场传播的速度、高度、广度、深度等维度的特征,并判断竞赛展示未来的发展为自上而下、凸显一元以及整合共赢的态势。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体育文化品质追求的提升,体育赛场内外的展示与传播将成为集体育、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全景式成长平台,并从顺应需求转向创造需求,体育赛事新媒体的勃发也由此进入一个跨界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