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9,(Z1):131-132
<正>日记是以日期为排列顺序、以第一人称记录当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事情的笔记,是我们成长、工作、学习、生活的忠实记录。一个人的日记记录了个人的成长历史,是留作将来的美好回忆;无数人的日记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日记可分为生活日记、工作日记(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日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专门日记(如南极科考日记、民情日记)、心情日记等。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36):66-66
《北大荒日记(1958-1959)》曾庆延大象出版社2005年4月定价:12.8元这是一部亲历了北大荒劳动锻炼的右派分子记录的垦荒日记,记录了作者被划为右派后在黑龙江一农场进行劳动锻炼的生活情景。这些原始的资料将有助于后人了解历史的复杂真相,剖析那个特殊年代人性的软弱和异化。  相似文献   

3.
有泰的十六卷《驻藏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现存所知驻藏大臣唯一完整的日记,记录了他在藏期间藏政、外交、历史、宗教、风土人情,尤其是以较早知情人和见证人的身份直接描述了英第二次侵藏的一些具体事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12,(12):38-38
阎锡山日记阎锡山著2011-4 55.00元978-7-5457-0374-0阎氏日记始于1931年,止于1959年。全书通过对阎氏日记副本的整理,使读者可以通过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审视作为近现代中国史重要历史人物的阎锡山,并借此进一步了解阎氏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12,(12):43-43
阎锡山日记阎锡山著2011-4 55.00元978-7-5457-0374-0阎氏日记始于1931年,止于1959年。全书通过对阎氏日记副本的整理,使读者可以通过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审视作为近现代中国史重要历史人物的阎锡山,并借此进一步了解阎氏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09,(8):67-67
本刊讯 6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系列报道《黄河日记》在西宁正式启动。据了解,《黄河日记》将以黄河为主线,组织采访车队沿黄河进行一万多公里穿越式的采访,重点对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7.
丁书君 《兰台世界》2016,(4):122-124
古代中国缠足一事,作为极具代表性的身体实践的案例,以一种极端、另类的方式,记录和传承着古代中国社会特殊的集体记忆。其操演过程中复杂的仪式、文本记录的刻意美化,都使之具有了合理性与合法性,因而能够传承千年。考证"缠足"本身包含的集体记忆及其传承方式,有利于分析此记忆形成的因革,更加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贞 《中国档案》2014,(4):36-39
工业遗产,凝聚着古代文化精髓、近现代工业历史、现代文化取向。铭刻一段历史,可以记录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记录城市文化的脉络与传承,体现历史与现代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不断被发掘、整理与出版。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南京的西方国家人士从第三者角度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从加害者角度所著的《东史郎日记》。这 3 部日记被译成中文出版后,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以日记这种文体,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下了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所犯下的这种反人类、非人道的累累暴行。人们在审视这些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时可能要问,有没有中国人自己记录下的日军暴行日记?如能发现当时中国人自己所写的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记录…  相似文献   

10.
作者最近到杭州市档案馆查阅资料,发现一套珍贵的历史日记.作者王德懋为杭州某一中学教员,喜好习作,尤勤于笔记.杭州市档案馆保存有其在抗战结束后1946年6月至1949年5月期间所作的日记.作者较为详尽地记录了学校内部以及杭州地区这一期间所发生的诸多事情,是研究战后至解放前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王德懋日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陕西档案》2013,(1):59-59
现在很多人依旧有书写日记的习惯,写完日记后,敲一下这个章子吧!即,可准确地记录当前的时间、日期和天气,无需手写记录,很方便。  相似文献   

12.
刘澜 《档案时空》2013,(8):33-34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历史学科,它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复原古代历史。文物考古资料是考古工作人员在考古勘探和发掘现场,记录古人活动信息的唯一原始凭证。这些资料包括一系列文字、表格、图纸、照片、录像、拓片和各种测试、分析、鉴定报告等材料,是复原古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上世纪90年代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现有各种记录模式的考古  相似文献   

13.
《日记》文笔生动,首尾贯通,不仅忠实记录了吴芳吉行走"蜀道"的全过程,而且为今人保存了一段三峡航运的珍贵历史记忆。《日记》对沿途情况有翔实的记录,其对地名的记载,我们可知这段旅途的进程,甚至可以为其绘出行旅地图。《日记》详记途中地名、城名、滩名、景名等,其中有实名者共82处,即使不包括"未详其名"、"过大小滩四五处"、"滩险甚多,不能历数其名"、"晨过数滩"、"过滩甚多"等记载,已足"可供地理家之参证"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祖先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创造出辉煌璨烂的文化,古代典籍便是古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史实,累积着古代人民的经验与智慧,是时代的见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研究古代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然而,古代典籍在长期的流传中,不断地遭受人为的损毁和自然灾害的侵蚀,逐渐地减少,其损失是极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5.
文物是历史的遗留产品,其中很多重要的古代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通过古代文物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对于我们利用历史智慧推进当代反腐倡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卷本《朱自清全集》中第九、十两卷是朱自清日记,要想了解最本真的朱自清,绝不能忽视这两卷日记。若藉此细考朱自清的交游,亦能稍窥中国现代文人生活风貌,以及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流的氛围,而朱自清对此数点往往也着墨较多,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原生状态的资料。譬如在关于学术切磋的记录中,朱自清和浦江  相似文献   

17.
黄健 《中国图书评论》2014,(10):114-117
今天,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名人的日记被出版,已成文化和出版现象。那些大师的日记,暴露了大师们平凡的一面;历史当事人的日记,则几乎推翻了许多已有历史的定论;一些名人的日记则让人们得以窥探到他们的私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社会谣谚承担着记录古代社会发展轨迹、彰显人们生活习俗、传播历史文化的重大作用。舆论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传播形式,与谣谚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中,笔者将对以上提到的几种传播特征进行详细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张红静 《大观周刊》2011,(52):133-133
日记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是一天生活的记录。它的写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能够更真实地记录生活的点滴。尝试着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亚海 《图书馆论坛》1992,(5):19-21,10
我国的日记与书信,历史悠久,数量宏富。古代和近、现代许多重要人物都曾留下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或文学价值颇高的珍贵的日记、书信集。这些日记、书信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出版事业勃兴的新时期,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日记、书信集的工作得到重视。许多被掩藏湮没的日记、书信集,重见天日;大厦知名人士、老一辈革命家的日记、书信集纷纷出版;各种各样的日记、书信选本、范本相继出现。过去贫儒寒士的日记、书信无力刊行,现今却出版许多社会各界人士有价值的日记、书信集。此外,我国还翻译出版了不少外国人的日记、书信集。总之,当今日记、书信集的出版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日记,书信集宝库得到前所未有的丰盈充实。对这些数量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